無中生有,無從何來?
其實這個問題,無論是佛道兩教都有答案,只不過看問題的角度不同,說法不同,得出的結論也不同。
道家的有和無,其實就是道的體和用,講的是萬物起源。
佛家不說有無,說真空生妙有,這裡的空不等於道家的無,說的是諸法實相乃是空。
玄悲以為何邪是個好學的少年,於是把什麼緣起性空、相由緣現、果從心生,滔滔不絕地講了一遍。
其實,作為一個後世人,何邪很清楚道家的“無”和佛家的“空”作何解釋,他問玄悲這個問題,也根本不想得到答案,因為他知道玄悲給不了他答案。
況且,何邪想問的也不是這個,他只是不知道該問什麼,怎麼問。
簡單來說,閒著也是閒著,就是問著玩玩……
為什麼這麼閒?因為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答案。
昨夜何邪把小無相功的秘籍翻來覆去讀了幾百遍,最終還是又一次確定了,這小無相功,的確就是一個武功模擬轉換器。
這門內功主修的是奇經八脈中的帶脈,其執行線路,以五樞穴通達各脈,涵蓋了十二正經全部,繁複異常,故能無相化有相,模擬各種形態的真氣。
小無相功的複雜性,註定此功修行起來會艱難緩慢無比。
你想想,別人運功一周天,最多隻執行兩三條經脈,撐死用五六條,這已屬複雜。
可小無相功用了整整十三條經脈,真氣在十三條經脈中執行一整圈,才算是一周天,如此修煉,怎麼可能快得了?
所以說鳩摩智實在是厲害,這麼複雜的武功,愣是被他給練出了名堂,也無怪乎他愛四處裝逼。
這麼努力,不裝憋著得多難受?
當然,相對應難易程度,小無相功練成後,威力也肯定比尋常內功大很多。
何邪所困擾的,不是小無相功有多複雜,而是總綱裡的一段話:
“無相無跡,內攝於有;有相無為,外化於無;對境忘境,居塵出塵,致靜不動,致和不遷,慧照十方,虛變無為,有法悟無法,無修解有修,負陰以抱陽,是故衝氣以為和。”
這段話是一段很高屋建瓴的總綱,就類似於九陰真經裡的“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和九陽真經裡的“他強任他強,清風拂山崗”一樣,都是人一看就“臥槽牛逼666”的那種逼格滿滿的話。
可是武功秘籍的總綱,基本上就是為後面的功法定調子,告訴修煉者,我這是一門什麼武功,走得是什麼路數,應該怎麼練等等,絕不可能和後面的心法武功無關。
就像九陰真經的“損有餘而補不足”是為了說明“弱之勝強,柔之勝剛”;九陽真經的“他強任他強”是為了說明“我自一口真氣足”。
可小無相功的特性是模擬各種屬性的真氣,再看看它的總綱,和“模擬”二字能扯上關係嗎?
這才是何邪苦思一夜不得其解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