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這些解決方案,都是小修小補,非常考驗政府的執政效率,對於地主,你強他就弱,你弱他就強。
對地方地主必須保持強大的壓力,否則就會被他反噬。
“來人,將青州、徐州、揚州,二十二郡國,三籍薄及各郡國編戶齊民之冊呈上來!”劉詢說道
考績政績,問其郡國詳情,祖制也
觀其治政,論起成敗,國策也
而嘉其良吏,貶其罪官,賞功罰過,先王之制
聽著,呵呵一笑。
他是故意,不在奏疏裡提及盜匪問題的。
因為,倘若在奏疏裡提及盜匪問題,那麼,沈命法怎麼辦?
僅僅是青州,就有十幾萬的盜匪!
這意味著整個青州,從上到下,所有官員,不分青紅皂白,統統有罪。
而且是死罪!
但,盜匪又必須解決。
不解決盜匪問題,就算組織起隧營來,也很難進行水利建設和開發。
畢竟,你不可能在地方治安混亂,到處都有做無本買賣的人的情況下,深入荒山野嶺,進行開發。
人民也會被混亂的治安所嚇壞!
拱手對劉屈氂拜道:“宗正卿明鑑,下官以為,青州的盜匪問題,不能再簡單的用暴力來解決了!”
“暴力,只能治標,不能治本!”
“何況,青州盜匪,早已經習慣了官府圍剿,其所用之策,乃是‘官進我退,官駐我擾,官疲我圍,官退我追’,即使調集大軍進剿,怕也是無濟於事!”
事實上,古代的勞動人民,早就學會了在統治階級力量強大的時候的應對之法。
譬如,青州的盜匪,特別是最大的那幾股。
每一股的首領,都是人才!
深諳游擊戰的基本方略,加上他們比漢室官員更親民,更得民心。
基本上,官府的圍剿,是不可能成功的。
想要圍剿一些有民心依附,在本地作戰的游擊隊。
問問米帝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遭遇,就知道,這有多麼困難了。
況且……
,長身拜道:“宗正卿,乃是自涿郡太守升遷,想必也當知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的道理!”
“以下官之見,青州盜匪問題,不能用軍事解決,而應該以政治解決!”
“下官愚鈍的以為,大部分盜匪,其實都是忠良臣民,奈何地方豪族、官吏,橫徵暴斂,官*逼*民*反,迫不得已,只能行盜匪之事而保己身!”
“而且,下官敢保證,大多數的盜匪,都是忠君愛國之士!”
“只要,行善政,施仁政,令其有出路可走,大部分人必不會與國家社稷天子為難!”
青州盜匪,或者說關東為什麼治安糜爛?
前一段時間的京畿之行,或許可以給出答案。
官員橫徵暴斂,地主豪強敲骨吸髓,百姓根本沒有活路。
為何不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