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孫已經是一個準敵人了。
那麼,南邊的漢朝,就必須安撫住。
當年不可一世的東胡帝國是怎麼滅亡的?
先賢禪不會忘記!
正是匈奴與月氏夾擊,使之陷入兩面作戰,頭尾不能兼顧,力量分散造成的。
不然,以當時的匈奴力量,哪怕是冒頓單于是天神下凡,能移山倒海,也無法逆轉局勢!
月氏的敗亡。也同樣如此。
烏孫與匈奴夾擊,使其腹背受敵。
有這兩個例子在,先賢禪再笨,也懂的要先安撫漢朝。
要知道。現在,與匈奴為敵的,可不是那個大宛或者什麼丁零人、扶余人!
那可是烏孫!
烏孫昆莫翁歸靡,是冒頓大單于收養的義子,老上大單于親手養大的義弟的後代,這個人對匈奴的組織結構。軍事部署和作戰方式瞭如指掌。
更可怕的是,翁歸靡家族身上還籠
罩著一層的神秘的光環——當初,月氏攻破烏孫在昆邪地的故地,殺死了幾乎所有烏孫貴族,前代烏孫昆莫難兜靡身死,只有一個臣子帶著還在襁褓中的翁歸靡逃出重圍。
逃亡路上,那位臣子,形單影孤,獨立難支,沒有辦法,只能將翁歸靡藏在草叢中,自己出去尋找食物。
待其回來時,這位臣子驚訝的發現,他的少主,臥在草叢中,有一隻母狼,為其哺乳,還有一隻烏鴉,叼來鮮肉,喂其食用。
於是以為有神明庇佑,帶其輾轉千里,投奔匈奴。
冒頓大單于聽說了這個故事,也認為翁歸靡有天神保佑,於是收為義子,帶在身邊撫養,更將翁歸靡交託給當時的左賢王,老上稽粥單于教育。
所以,烏孫獨立後,其國內崇拜和信奉狼神之風由此而起。
狼與烏鴉,成為烏孫的信仰圖騰和聖物,備受尊崇,不許傷害。
烏孫的王族,都有在其胸膛紋刻一隻狼頭的習慣,以視自己是狼神子嗣的象徵。
甚至,許多的匈奴人也都接受和認可了這樣的設定——以為翁歸靡是神子的子孫,有天神的庇佑。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朝就必須安撫下去。
先賢禪再自大,也不認為自己能同時面對兩個方向的挑戰的能力。
此刻,先賢禪的全部心思,都放在怎麼擊敗烏孫身上——是的,是擊敗,而不是滅亡。
先賢禪需要的是,一個聽話的,順服的,為他賣命的烏孫。
而不是一個被滅亡的烏孫。
這倒不是先賢禪對烏孫有什麼特殊情結之類的問題。
而是,滅亡烏孫的代價太高了。
擊敗他,讓他臣服,匈奴所需要的,可能僅僅只是一次大規模的武裝遊行和展示肌肉。
但要滅亡烏孫,起碼要死一萬匈奴騎兵。
而整個在西域匈奴人口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