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風呼嘯中,張安世召集起了他的全部都尉、校尉。
整個帳中,瞬間坐滿了人,密密麻麻,幾乎有六七十人之多。
除了張安世的嫡系北軍兩校尉外,更有著河西四郡的郡兵都尉、校尉以及從五原、朔方、北地、隴西馳援而來的援軍將帥。
大部分人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一入帳中,立刻就忍不住竊竊私語,互相打探起訊息來。
議論的焦點,當然是如今已經結束的令居戰事。
“黃霸可真是運氣好啊……”許多人唏噓著。
對在坐的大部分人來說,戰爭不管怎麼贏的,能贏就是好事。
至少,一場大勝,足可讓很多人升官。
最起碼比打不贏強!
而張安世的嫡系,則都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這場仗,不好打啊!!外加,天子下令,步步為營,但是看今天陣仗,車騎將軍要開打了。
這可不是小事!
一旦戰敗,休說張安世了,便是他們也全部要被牽連。
旁的不說,一個知情不報、附逆作亂的罪名,就足可讓他們死全家!
若有人抓住做文章,說不定可以按上‘大不敬’乃至於‘謀逆’的罪名,而這種罪名一旦坐實了,不僅僅死全家,還會連累已故的祖先。
便連李哆等人,現在也是七上八下,忐忑不安。
沒辦法,事關重大,哪個不擔心?
但沒辦法,事已至此,他們也只能捏著鼻子,一條道走到黑了。
好在,大漢帝國素來有著‘勝利者不受任何指責’的傳統!
矯詔、抗旨什麼的,那是失敗者的罪名。
勝利的話,這些都只是旁枝末節,不足為道,乃是‘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甚至可能變成佳話、典故,連天子也不會放在心裡。
就像當初,吳楚七國叛亂,條候周亞夫領兵平叛。
其於昌邑設防,堅壁清野,連續趕跑和拒絕了長安來的使者十幾次,最終的結果是條候率軍一擊斃命,叛軍灰飛煙滅。
而先帝和滿朝文武,馬上就給條候的這些行為,做出了種種安排,連史官都拼命洗地。
搞得好像,在出京前先帝就已經和條候商量好了一起坑梁王與竇太后一般。
二十餘年前,冠軍景恆侯大司馬驃騎將軍霍去病,亦是抗旨、矯詔小能手。
出塞之後,長安的命令對他來說就和擦屁股的草一樣,聽都懶得聽。
甚至連天子派去賞賜的酒肉都可以因為嫌棄不新鮮而丟掉。
結果是,連半個敢指責與彈劾的人也沒有。
上至天子,下至庶民,全部都在吹捧霍驃姚‘有氣敢為’實乃‘真丈夫也’。
至於他做的那些事情,在長安君臣與天下百姓眼中,簡直可愛的不得了,乃是耿直與敢擔當的本色演出。
這就是能打勝仗的大將在漢室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