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惜的是,河西的事情,劉德無能為力。
至少暫時,他沒有辦法干涉。
只能是靜靜的旁觀著局勢發展。
而在另一方面,隨著有功大將的封賞,漸漸塵埃落定。
將士們,也終於拿到了屬於他們的軍功賞賜。
這些賞賜,主要分為三種。
一是爵位,本來在秦代的時候,爵位就只有一種——軍功爵!
哪怕是王族宗室,亦不可能在沒有軍功的時候,得到軍功爵。
但在漢室,因為太宗以來的變故,軍功勳爵名田宅制度土崩瓦解。
民爵、吏爵並立的新格局出現。
其中,民爵變成了訾產,成為了黃金銅錢一樣的等價物。
只要有錢,花個十來萬,就可以讓一個商人、囚徒甚至夷狄,擁有普通人需要奮鬥一輩子才能擁有的爵位,並享受爵位帶來的特權。
大部分的將士,從前的爵位基本都是民爵。
而且,距離吏爵的守門爵位——五大夫都還有一段距離。
一般來說,大部分漢家將士,終其一生,所積攢的軍功,也難以突破這個五大夫的門檻。
這是因為,漢室的爵位制度,依舊執行著商君當年為秦庭制度的政策——上嚴下寬!
五大夫以下,特別是從第一級的公士,到第五級的大夫,升起來速度是非常快的。
基本上一個斬首,就可以遷一級。
從一級升到五級,只需要五個斬首或者捕虜。
但,從第五級大夫開始,向上升爵所需要的斬首軍功,就不再是加法了。
而是變成了乘法。
大夫升官大夫,需要十個以上斬首,官大夫升公大夫是二十,公大夫升公乘需要四十。
而作為吏爵的守門爵位的第九級五大夫,其所需要的軍功數量,直接翻了五倍,需要兩百級。
之所以出現如此恐怖的增幅,是因為從五大夫開始,就是大漢帝國的統治階級了。
韓非子曾說過:商君之法也,斬一首者,爵一級也,欲為官者,五十石之吏……官爵之稱,與斬首之功相稱也!
漢制雖非如此(民爵沒有官做,只謀己身與己家),但在五大夫開始,依然執行了商君這一政策。
而依照商君的政策,第九級的五大夫,若是申請為官,起步點直接就是六百石。
而在漢代,六百石的官員,是縣一級的縣尉、縣曹,郡一級的郡主薄、都郵等官員的副手或者重要官署的負責人。
哪怕是在中央,六百石官員,也是權力不小的實權官吏。
因此,漢室自太宗以來,民爵與官爵,便是涇渭分明的階級。
若按照這個制度,絕大部分追隨劉德遠征計程車兵,甚至中下層的軍官,都夠不著五大夫的標準。
斬首兩百級,大部分人都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哪怕是那些擔任指揮官的軍候、隊率,甚至很多校尉,一輩子都攢不到這個數字(注1)!
但軍功,不僅僅是斬首!
隨軍期至(按時抵達),先登(第一個攻入/登上/進入敵人城市、戰略要地)、捕虜、繳獲、獲期,都是軍功,都可以換算成首級。
此外,因為漢代民爵、吏爵的脫離。
使得,民爵部分有了操作空間。
可以花錢,來解決一些不足部分。
只是,當涉及的群體有些大時,就不是單一的人可以搞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