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書錄完,尚書們就將之恭敬的呈遞給劉詢御覽。
劉詢看了一遍,確認無誤後,就命令道“請丞相、御史大夫過目!”
於是,一位尚書又奉著詔書,拿給霍光與魏相過目,等這兩人也點頭,劉詢就在其上加蓋天子印璽。
丞相霍光與御史大夫魏相又分別用印。
這樣這道詔書就具備了法律效力,可以頒佈全國了。
當然,在漢室皇帝也可以不鳥丞相與御史大夫,直接下詔讓人去辦事。
只是,這樣一來,就破壞規則了。
更會嚴重的打擊丞相與御史大夫的聲望。
通常,假如皇帝繞過丞相或御史大夫,直接下令全國執行某個政策。
那麼,以漢人的剛烈,丞相與御史大夫除了自殺外,已經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是以,整個漢室歷史至今為止,鮮有皇帝繞過丞相,直接下詔,在全國範圍推行某個命令的事情。
劉詢看著一個尚書捧著其中一份詔書的原稿,前往石渠閣備案。
然後,劉詢就繼續看向霍光與魏相,他這麼大張旗鼓的將霍光與魏相叫來宮中,自然不是隻為了一道政令了。
在傳統上來說,劉氏每一代天子,在即位半年後,都會提出一個屬於他自己原創的政治理念。
太宗孝文皇帝,提倡的是施恩於天下。
所以,除關梁,許民鑄錢,廢除肉刑,減輕農民負擔。
孝景皇帝,提倡的是德。
就連晁錯削藩,也是打著諸侯失德的旗號進行的。
假如他還活著的話。那麼,依照前世的經歷來看,他大概還會繼續堅持這條理念。
現在,就輪到劉詢來選擇自己的政治理念,來加以貫徹和深入了。
這種歷代天子必然會做的政治表態,霍光與魏相都早有準備。
此刻,看到劉詢一臉鄭重的模樣,兩人也連忙臨襟正坐,低頭洗耳恭聽皇帝發話。
劉詢在心中微微思慮一陣。
想後世天朝。從黑貓白貓到三個代表,再到八榮八恥,進而中國夢。
整個最高層的執政思想,即與時俱進,又是一脈相承。
參考天朝的經驗,劉詢知道,不能提一些不切實際的口號,還要與他的祖輩們的政治觀念有所繼承。
中國自古以來,最崇尚的道德價值觀,就是忠孝仁義禮。
忠孝這個概念已經被劉邦用掉了,仁義道德,劉詢的曾曾祖父和曾祖父也毫不客氣的用了。
剩下的禮,劉詢並不想用。
因為提倡會導致一個後果。那就是固化階級!
千萬不要低估了官僚們因循守舊,一切唯上的思維!
以劉詢在天朝的見聞來看,上面發話了,下面就絕對不會做出任何破壞上峰精神的事情。
許多官僚都是寧肯被千萬人唾罵,也一定不會去碰任何有可能與上層政治觀念相悖的事情。
這樣的話。假如劉詢在禮字上做文章,那下面的人。肯定是事事都要講一個禮字了。
而當今之世,禮是什麼?
禮就是秩序啊,極端一點的話,那就是農民永遠是農民,商人永遠是商人,官永遠是官,貴族永遠是貴族。
劉詢相信他假如提出以禮為治國方略,那毫無疑問,地主、貴族以及權貴們肯定是高高興興的三呼萬歲,聖天子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