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起身向劉詢問道:“陛下,各郡內,已經有大司農的鹽鐵衙門,是否有必要加派鹽鐵令!!”
劉詢答道:“鹽鐵令,主要任務是調配各地各種商品數量,各地義倉糧食儲備,為天下擅權之長,徵收商稅,與關卡之稅!!”
聽到天子的回答,霍光仔細的在心中盤算著計劃的可行性,霍光知道,在天子的授意下,齊郡已經在齊國境內開始了曬鹽。
起靠柴火煮鹽,曬鹽雖然結晶什麼的都不如煮鹽。
但架不住曬鹽產量大啊!
一畝鹽鐵一月產鹽的數量,就比得上數百工人日夜不停煮鹽的產出了。
至於成本,那更是幾乎無限接近於無。
商人們拿什麼來跟朝廷的官營產品競爭呢?
甚至,官府只要願意,他完全能用低於商人們鑄鐵煮鹽的成本價來摧毀他們,打垮他們。
所以,商賈們大抵還能苟延殘喘個幾年。
不過這樣更好。
溫水煮青蛙,才是對付這些傢伙的最佳策略。
等曬鹽的鹽田和高爐形成了規模,在政府主導下,用軍隊做保鏢,以國家信譽為擔保的鹽鐵令衙門,將會碾碎所有的競爭者。
商人們想要在這樣的競爭下活下來,唯一的辦法,就是學習朝廷,同樣用高爐和曬鹽。
只是,天底下那個商人能有少府的底蘊,和天子的威權,可以不惜代價,不惜工本的來推進技術進步?
若天子所言不虛,那麼,鹽鐵官營不僅可行,而且還大有可為。
漢室朝廷現在一年歲入五十萬萬錢。
但令人尷尬的是,其中三十萬錢進了天子的私人小金庫。
也就是說,國家的國庫只入賬二十萬萬錢。
這些錢僅僅只能勉強維持朝廷的運作,以及軍費開支。
遇到戰爭,常常需要天子出少府內庫錢來支援、補貼。
這人沒有錢,腰桿就硬不起來。
同樣的,國庫沒有錢,大臣們面對天子,連說話都大氣不起來。
目前漢室的許多衙門,都依賴著天子內庫的支援才能運作。
在這樣的情況下,手握著錢袋子的天子自然能執掌大權。
而丞相地位的衰落,正是緣於這一點。
倘若丞相府能有錢,不再需要去哀求天子出內錢,那麼,丞相的權力自然就大起來了,而且,有了錢以後,霍光自己也能如願的按照他的意圖來改造漢室社會。
自古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作為積年政壇老手,霍光當然清楚,財權即地位的道理。
劉詢看著霍光,笑眯眯的點了點頭。
鹽鐵令雖然劉詢現在是滿口承諾,要設定在丞相府衙門下面。
但問題的關鍵是,沒有少府,鹽鐵令只能撲街。
更重要的是,少府不會坐視丞相府從他們的嘴裡搶食吃,而且還一咬就是最肥最美的那塊肉。
到時候,少府肯定會有動作。
你要知道,在漢室的權力結構中,少府表面上只接受天子的命令,但實際上,它是一個接受多重領導的複雜衙門。
除了天子外,太后、皇后都能干預少府的運作。命令少府的各屬官。
到時候,肯定會有人‘教導’少府的眾人,去東宮哭訴。
以東宮上官氏的性子,必然會直接插手此事,以防止霍光越發坐大。
換句話說,鹽鐵令衙門,其實只是劉詢畫給霍光的大餅,根本就不可能吃到嘴裡!
所謂人生如戲,全靠演技,皇帝尤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