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銅鏡前,劉詢張開雙手,讓侍女為自己換上剛剛從少府內庫送來的嶄新天子衣冠。
按照蕭何當年為劉邦制定的規矩,漢天子春夏秋冬朝會所穿的天子衣冠顏色,將因四季變化而變化。 這就是所謂的‘法天地之數,中得人和’。
但是,這個規矩連劉邦自己都不願意遵守,只實行了一次,就被廢止了。
此後近百年來,劉氏天子的衣冠,基本上就是喜歡怎麼穿,就怎麼穿。
太宗孝文皇帝生性節儉,生前只穿弋綈、革舄、赤帶,只有大朝儀時才會換上華麗的天子衣冠。
嗯,就是叔孫通從秦代的皇帝衣冠基礎上設計出來的那一套黑衣大冠。
賈誼曾經勸過太宗孝文皇帝,確立天子衣冠制度,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即使董仲舒改天換地後 ,劉氏天子也未改變自己的衣袍的政策。
直到今天,劉氏也沒確定和規定皇帝的衣冠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像冠冕,諸侯列侯甚至王子皇子,都能穿戴。
而且與皇帝老子的冠冕相差無幾——真要區別的話,那可能就是天子的旒珠有十二排,而諸侯王皇太子九排。
至於身上的衣服,那就是百無禁忌了。
基本上皇帝的常服與士大夫的基本無二。
就只有祭服和朝服上會在顏色以及裝飾上做一定的區分。 所以在漢室的前期歷史上,常常出現這樣一個局面:民間有錢的狗大戶和富商地主階級的衣冠,居然比皇帝的還奢侈華麗……
當然了,還是有一樣東西。除了皇帝外,一般人是不被允許穿戴的。
那就是太祖高皇帝劉邦發明創造的劉氏冠。
所謂的劉氏冠是個什麼玩意呢? 簡單的來說,就是用竹皮製造的一種有些類似喜鵲尾巴的頭冠。
這種幾乎沒有任何科技含量,製造方法簡單的頭冠,因為它的發明者是劉邦,而且劉邦生前最愛戴此冠,所以劉邦死後,這種頭冠就成了皇帝專屬,其他人不能隨意佩戴。
除了這個所謂的劉氏冠外,老劉家再未規定任何一種不允許民眾穿戴的衣冠。
歷史上,漢室天子衣冠的制度化始於孝武皇帝統治時期,隨著儒家獨尊,為了區別皇帝與其他人而開始建立。
但孝武皇帝劉徹也就打了個補丁而已,並未硬性規定什麼衣服只能皇帝穿,而大臣百姓不能穿。
所以,平時劉詢自己常常會穿著一件短衣,就跑出宮外。
到了東漢,皇帝專用的衣冠這個玩意才正式出現。
漢室尚黑,衣冠普遍是深絳色。
如今,穿在劉詢身上的這一套衣冠也是如此。
劉詢伸出手,接過黃歇遞來的那柄高祖斬白蛇劍,任由侍女為自己繫上綬帶。
寢宮的大門已經開啟,門外,無數的火盤洶洶燃燒著。
沖天的火光,將整個未央宮都變成了白晝。
大朝儀宮中置火盤火把,算是現存為數不多的周禮了。
左傳中:諸侯賓至。甸設庭燎,國語有云:敵國賓至,火師監燎。
唐代的孔穎達就
曾經對此做過註解:廷中設火。以照燎來朝之臣夜入,因謂火為庭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