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敖也拿起茶杯靜靜的喝茶,他沒有急著答覆,但是腦中卻在急速的思考著,這次共尉東進,冶鐵的技術和鑄劍工藝項莊都已經答應了,自己在這個時候,萬不能不給項莊面子,但是臨江國此時的兵力也不是很多,如果派的太多,臨江國國內會變得空虛,如果派的少了,又擔心項莊不滿,共敖就這樣靜靜的喝茶,不敢輕易做出答覆。
似乎看出了共敖的為難,項莊放下茶杯之後,只是爽然的笑了笑:“劉邦雖然擁兵三十萬,但是聲勢上浩蕩,卻是一批烏合之眾,不堪一擊,我這次帶五萬兵馬,足以證明我們並沒有把漢軍放在眼中,這樣,我也不為難臨江王,我只需要三萬兵馬,三萬兵馬助我西進便可,如何?”
這一個‘如何’柔中帶剛,共敖立刻放下茶杯,他目光中多了一絲難以置信,他不明白,項莊有如此信心嗎?
三萬兵馬,對於共敖,不多不少,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又猶豫了片刻,共敖看向自己的兒子共尉,朗然令道:“共尉為主將,竇林為副將,你二人帥騎兵一萬,步兵兩萬,會合東楚王的軍隊,向關中進發。”
共敖終於表態,項莊也起身拱手笑道:“有臨江王的兵馬助陣,此戰必勝,我也不多耽擱了,我還有事,先一步回鄀縣了。”
……
項莊回到鄀縣的時候,已經是三天後了,此時東楚的物資補給,已基本到位,還有一部分,已先一步起行,向析縣進發,為大軍開道,而驍將君子脩也在兩天前,率領七千騎兵,越過鄧縣的三座浮橋,向武關挺進。
可以說,此時東楚國已經做好了與漢軍一戰的準備,但是主力部隊卻在這裡遲遲未動,第一是等待臨江國的援軍,第二,是項莊還沒有正式開始部署入關之後戰局,所以眾將都在等待項莊到來。
今天項莊剛剛返回,便急匆匆趕來了帥賬,帥賬內,早已等候多時的華宇迎了上來,在項莊身旁輕聲道:“有探馬來報,在宛縣官道上發現了一輛奇怪的馬車,馬車內坐著漢軍的謀士,酈食其。”
說完,華宇看了看項莊的表情,又道:“要不要派人抓捕他?”
項莊在聽到酈食其的名字後,不由自主的停住了腳步,但是他思索片刻,忽然冷笑道:“此人出現在宛縣,估計是來策反鄧齮的。”
“鄧齮?他不是已經歸附西楚了嗎?”華宇不解,項莊卻再次冷笑:“當年伐秦之戰,鄧齮最先投降的,便是劉邦,雖然他和漢國沒什麼交往,但是這個人意志不堅,很容易被說動,所以,劉邦才會從他身上下手,果然是好計謀。”
此時丁固等人早已來到項莊身旁,丁固見項莊提起此人,不由詫異道:“劉邦想借鄧齮來阻撓我們嗎?他也太瞧得起鄧齮了?不如大王讓我去會會他,我只帶兩千兵馬,定能殺得他哭爹喊娘。”
“呵呵,他是哥哥項羽的下屬,我們貿然出兵討伐宛縣,一旦哥哥得知,必然猜忌我有異心,此事不可為。”項莊冷然說道。
一旁,周生上前勸道:“大王何不已勞軍之名,誘騙他出城勞軍,在軍中將他抓獲,已圖謀不軌之名將他斬首,然後上報西楚王,言明他勾結漢軍,將他斬首,這樣西楚王便不會猜忌大王了。”
項莊還是沒有同意周生的提議,他思索了片刻,看著沙盤上的南陽郡宛縣,嘴角微微上揚,用一種極為自信的口吻說道:“勞軍誘騙他出城不難,但是證據不足,不足以服眾,我自由辦法讓這廝露出狐狸尾巴,然後名正言順,用他的首級來祭旗,大家急等著看好戲吧。”
說著,項莊仰頭大笑,他隨即看向大將丁固和曹無傷,令道:“這幾日臨江軍的援軍會抵達,他們抵達後我們合兵一處,向西進發,務必在十天內抵達武關,懂了嗎?”
“喏。”眾人紛紛單膝跪地,拱手接令。
第七卷寫完了,第八卷作為收尾,預計下個月月初或者中旬完本,估計月初完本的機率可能大一些,兩本書,雙開,堅持一個多月了,很累啊,還得再堅持一個月,後面,如果寫,就是幾百萬上下,但是真心寫不動了,再不改變太大劇情的情況下,完美收本,也是一個好的結局,想跟老仔新書的,加群吧,413725146,新書預計三百萬打底字數,寫一寫悲催的宋朝如何逆襲,另外,不要糾結這本書怎麼剛過百萬就寫不動了,新書也寫不動什麼的,只是在這裡寫的不開心,換個地方而已,例如《爭唐》,鳳羽飄搖,我們都在一起,他是直接放棄,我是堅持寫完,我還算厚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