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內,劉邦接連巡視了五座軍營,對漢軍士兵進行鼓舞,又在觀武臺上觀看將士們演練陣型和戰場拼殺,對漢軍近期的訓練十分滿意。
乘坐軺車剛剛趕回漢王宮,一名毗人從遠處小跑而來,在劉邦身前拱手道:“大王,丞相大人帶著韓信,在偏殿等候多時了。”
劉邦點點頭,蕭何早就和自己提起過,會在這幾天帶來韓信,此時劉邦已顧不得身心的疲憊,從軺車上下來,便匆匆向偏殿行去。
穿過長長的迴廊,很快,劉邦來到了偏殿,殿內,蕭何與韓信正在品茶,當他們聽到急促的腳步聲時,劉邦已經走進偏殿了,二人慌忙起身,給劉邦施一禮:“見過大王。”
劉邦點點頭,示意二人坐下,這時,兩名內侍緊隨劉邦而入,將剛剛泡好的新茶放到眾人面前的桌案上,隨即離去,不久,偏殿的殿門被緩緩關閉了。
殿內出現短暫的安靜,劉邦並沒有急於發言,他拿起茶杯,輕輕的吹著熱氣,呷一口,這才笑道:“好茶。”
劉邦輕輕將茶杯放到桌案上,這才笑看韓信,問道:“你可還記得本王?”
“當年豐鄉一戰,我曾追隨項莊將軍,與大王有過一面之緣。”韓信拱拱手,劉邦滿意的點點頭,又道:“你為什麼來漢中?”
“大王乃梟雄本色,普天之下,能與項家爭鼎之人,非大王莫屬。”
“本王入關之時,可恨張良匹夫,悄悄燒絕棧道,斷本王退路,如今想要出關,奈何無路可走,不知你可有妙策?”劉邦試探著問道。
“呵呵,大王是明知故問,若大王僅僅只在乎棧道,又為何這麼久,不曾派人前去修理?我敢斷言,大王一定另有妙策。”韓信笑而不言,只目光中,多了幾分自信。
劉邦將韓信的表情盡收眼底,他遲疑片刻,柔聲問道:“我若用將軍為大將,可有出漢中之策?”
“大王若肯聽我一言,我可保證大王安安穩穩走出漢中,不會受到任何阻礙。”韓信朗然笑道。
即使是一向沉穩的蕭何,此時也不淡定了,他驚訝的看著韓信,而劉邦早已得到張良囑咐,知道韓信又出關妙策,所以不曾將驚訝展露於外,但他也很想聽聽,韓信出關之策,便笑問道:“韓將軍不妨直說。”
“大王何不揀選數百人,前往修理棧道?”
“數百人?數百人如何能修好棧道?”劉邦詫異,蕭何也附和道:“是啊,即使調撥五萬人,恐怕三年內,也不能修好棧道。”
“大王,修理棧道,只是做給章邯看的,讓他卸去防備,而真正北上之路,我已定在陳倉,從那裡北上,可保大王輕輕鬆鬆,殺回關中。”
聽到韓信說陳倉,劉邦立刻起身,喝到:“那地圖來!”
一名毗人慌忙捧著地圖,走過來,將地圖展開在地上,劉邦走過去,在地圖上看了半響,很快,他的目光鎖定在陳倉上,笑問韓通道:“有幾成把握?”
“十成。”韓信自信滿滿,劉邦有思索片刻,他終於下定決心,用手狠狠拍在地圖上,大喝道:“就這麼定了,半月後,我要親自為韓將軍授權。”
……
與韓信交談的第二天,劉邦便下旨,在沔水南岸,修築高臺,這是要北上誓師的舉動,隨即,在南鄭興起一陣傳言,劉邦將會在三軍中選一能臣,授予大將軍職務,統領三軍,向北進兵。
一時間,所有人都在拭目以待,一些久經沙場的戰將都在四處打探,想要知道,劉邦究竟會選誰為大將軍。
每一個人都覺得自己是最佳人選,無論是統兵,還是練兵,他們無疑都是漢軍中最棒的。
可劉邦的訊息封鎖太嚴,眾人無論如何打探,甚至用錢收買漢宮中的內侍,卻一無所獲,終究,他們只能等待劉邦下一步指示。
終於,在六月中旬,劉邦下達了沔水拜將的旨意,並要求三軍將士,齊集壇前。
這天清晨,十多萬漢軍,已五大方陣排列在沔水岸旁,鼓聲,號角聲不絕於耳,一面面紅色的漢旗迎風飄揚。
東南風起,卷夾著塵土四處飄蕩,但漢軍中卻無一人躲避沙塵,他們都在凝望著不遠處的高壇,不久後,將會有一個新的大將登壇,接受漢王的封賞。
這是無比光榮的時刻,而站在隊伍最前方的將領們,更是無比激動的看著高臺,他們很希望,當劉邦抵達之時,能夠喊道自己的名字。
忽然,隆隆的鼓聲和號角聲戛然而止,一名司禮官在壇前大喊:“大王到。”
一隊數百人的親衛隊護衛著劉邦緩緩而來,在劉邦身旁,酈商與蕭何一左一右馭馬而來,快到壇前之時,三軍將士全體拜倒:“參見大王,願大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劉邦的軺車正好停在壇前,劉邦站在軺車上,看著眾人,向上擺擺手:“都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