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內寂靜無聲了很久,張明教父子都被驚住了。
過了好一會,張明教方才驚歎道:“沒想到小善你還有如此才情。”
“既然如此,我尊重你的想法。你說的菜都蔬菜基地那邊我還真認識一位了不得的專家,我會請他來給你指導一下。”
“再就是供銷渠道的問題,這個只要有的,你都可以進。不管是百貨大樓,各大市場。另外,方便以後的供銷合作,註冊公司是有必要的。”
安子善點點頭,深以為然,註冊公司確實很有必要,不管是宣傳還是交易。
“你說的是,張叔,回去我就去辦。還有,謝謝您的幫助。”
張明教笑著擺擺手,“小善,你說這話就有些見外了啊,哈哈。”
“那就這樣吧,等那位專家到了之後,我聯絡你,到時候再面談。”
安子善笑道:“好的,張叔。不過,我很好奇您說的那位專家,能先透漏下什麼來歷嗎?”
張華也是一臉好奇,說道:“講吓嘛,老爸。”
看著這倆孩子好奇的模樣,張明教笑了,“好,那我就給你們說說,這個傳奇人物。”
“此人叫王守文,是個老黨員。我們認識也快十年了,此人是冬暖式蔬菜大棚的發明人,當時這冬暖式蔬菜大棚在國內可是掀起了一場“菜籃子革命”,結束了一到冬季北方人只能吃白菜和蘿蔔的歷史。”
“作為一名老黨員,他的胸懷裝著全中國,他無私地將大棚技術在全國推廣,使億萬農民走上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
“當時咱們縣裡組織去參觀學習,把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技術學到手然後在全縣推廣,然後我們就這麼認識了。”
“老王是菜都柳樹溝村的村支書,幹了20多年的村支書啊。不但如此,他還多次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勞動模範、全國農業科技推廣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
“可以說,他才是菜都蔬菜基地的領軍人,一手造就了菜都現在的地位和規模。我到現在還記得,當年他剛發明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情景和光榮事蹟,畢竟全國、全黨宣傳了那麼久”
“那是89年冬天,當時老王頂著幾乎全部村民的冷嘲熱諷,毅然帶領全村十幾名黨員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研究成功這一技術。”
“他們推掉了十多畝越冬的小麥,建起了第一個冬暖式蔬菜大棚,然後在零下十多攝氏度的深冬生產出頂花戴刺的黃瓜,頂花鮮豔嫩黃,甚至有淡淡的清香。”
“那時,他們沒有一個競爭對手,所有人都驚呆了。北方的寒冬居然會有這樣的黃瓜,要知道就算從南方運來的黃瓜,經過長途運輸之後,也不會頂花帶刺。”
“這麼新鮮的剛剛採摘的黃瓜,整個市場簡直瘋了,黃瓜賣到了二十多元一斤仍然“有價無市”,供不應求,跟當年的豬肉賣的一樣貴。”
安子善和張華一臉崇拜的望著張明教,前世安子善雖然瞭解一些菜都蔬菜基地的事情,但卻並不熟悉。
更遑論這個人的事蹟了,簡直牛逼的一塌糊塗,安子善都忍不住懷疑他是不是重生者了。
如果不是重生者怎麼做到一個月之內研發出來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前人如此之多,智者更不缺乏,為何偏偏是他,這樣一位農村的村支書。
而且農村出身,如何會有這樣的見識和學識?又怎會有這樣的魄力,推平越冬的小麥來建造冬暖式蔬菜大棚。
崇拜之餘,安子善越想越覺得自己的猜想不無道理。
“張叔,這人上過大學?”安子善微凝眉頭。
張明教愣了愣,“沒有聽說過,應該沒上過。”
“那他祖籍就是在柳樹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