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陣——”
隨著蘇旗一聲令下,前隊的五十名士兵迅速開始動作,以五人為一組,結成了十個小型軍陣,正是經過改良的五行陣。
總體上的結構和沈柏奕的初步方案一樣,最前面的一個士兵手持盾牌,其後一人拿狼筅阻擋敵人的兵器,再後兩人一左一右持長槍進行刺殺。
惟有最後一個士兵,從鏜鈀換成了火炮,十個火炮兵各拿一杆老式火銃,對敵人進行遠端射擊。
這種火銃雖然輕便,但已經是十多年前的式樣,比較落後,打一發就要填一次火藥,而且裝填火藥需要的時間很長,就目前演習雙方的距離,最多隻夠填一次火藥。
所以火炮兵們抓緊時間,在五行陣甫一列畢便迅速裝填火藥,對準了對面的海盜。
蘇旗果斷下令:“開炮!”
水三子見狀瞳孔微縮,大喝道:“所有人,立刻彎腰散開!”
海盜乾的是打家劫舍的勾當,擅長偷襲刺殺,但於防守一道是短板,尤其是對上朝廷的火炮,除了躲避沒有其他辦法,更別說是正面對抗。
火銃填充火藥,發射多枚細小的鉛彈或是鐵彈,跟後世的霰彈槍有點類似,雖然殺傷力並不強勁,但輻射範圍很大。
本次是演習,彈藥用的是染了色的細碎砂礫,重量比鉛彈和鐵彈更輕,幾乎不能傷人,卻更容易在空中炸出更大的範圍。一旦士兵被砂礫打中要害,身上留下了明顯的色彩印記,按照演習規則,就得算“陣亡”。
水三子絲毫不敢大意,命令手下的人立刻四散開來,避免扎堆,被火銃發射的彈藥集中打擊。
火銃一出現,所有的人精神瞬間緊張起來,尤其是陶煉一派的人。海盜有錢有人,可以花大把的銀子購進精良的武器和裝備,但火器製造技術,被朝廷牢牢地握在手裡,這可不是有錢就能買到的。
火器是海盜倭寇們的短板,也是他們和朝廷之間不可逾越的鴻溝,之前無非是因為成本高,沒有在東南各抗倭軍隊中廣泛應用。今日每一個軍陣都配備了一把火銃,看得出來,梅峰等人是很重視這次的演習了。
然而被海盜們視作“朝廷底牌”、“傷人利器”的火炮,發射的結果卻令人大跌眼鏡。
十杆火銃,三杆啞火,其餘的七杆因為士兵們多是礦工出身,近日才開始接觸火器,操作都還不是很熟悉,準頭差的離譜,被後坐力震得偏離了方向,如此大範圍射擊的武器,居然只有六個海盜被打中了。
再一看海盜們“中彈”的情況,不是手就是腿,幾乎沒有軀幹的要害位置。經判定,他們不屬於“陣亡”,只是“受傷”,可退回後頭部隊,稍事休息之後再進行戰鬥。
演戲一開始,朝廷就拿出了“大殺器”火炮,卻幾乎沒有對敵人造成傷亡。見到這個結果,水三子愣了愣,隨即放肆地嘲笑起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火器能被你們用成這個樣子,也算是人才,我看啊,朝廷是真的不行了哈哈哈哈……”
蘇旗臉色沉了沉,雖然他明白火器不會發揮出太大的威力,但這比他預料的情況還要差些。
別看這些火銃的式樣落後,但這已經是短時間內能找到的最好的火器了,地方衛所的軍餉常年被拖欠,能把錢發下來就已經謝天謝地,哪裡還能奢求中央派撥好的火器過來。
精良先進的火器不是沒有,但朝廷製造產能有限,基本上都優先供應給了京營部隊。發給地方的多半都是神機營淘汰下來的東西,再加上地方將官缺乏專業知識不懂維護,這才鬧出了十杆火銃三杆啞火的荒唐場面。
然而最初的失利並沒有影響蘇旗的心情,他沉著下令:“火銃手,收!”
火炮兵聞令利落地收起火炮,將其背在背後,方才為了給火炮手讓出射擊空間而分開的其餘士兵隨即合攏,重新列成五行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