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風寒,無需操心。昨夜,朕收到太尉府、廷尉府的稟報,說金陵府尹小昏侯遇刺。刺客死了七十多個,抓捕了十多人,似乎皆是各個諸侯王派來的。
諸位大臣,對小昏侯遇刺一案。有何可說的?”
皇帝項燕然淡淡道。
“皇上,小昏侯遇刺一案的主謀之一項香公主被俘虜,她已經招供,是吳王指派刺殺小昏侯。
吳王項弼參與刺殺案,已是鐵證如山。其餘諸侯王,也有不少參與。但是很多刺客身死,無法招供他們背後主謀。”
廷尉鄭景榮拱手道。
“嗯。”
皇帝點頭,看向這滿朝的文武大臣們,“眾卿,還有什麼說的?”
削藩,需要有人起個頭。
皇帝當然不會自己說,削項家諸侯的藩王爵位,這未免會顯得他這皇帝殺心太重。
要讓大臣來說,而且還要說的理由足夠充分。
眾大臣們都沉默。
皇帝的心思,他們都懂。
朝堂上,支援削藩的大臣也是一向不多。
或者說是極少。
削藩定然會引發大戰,朝廷開銷巨大,動用數十萬大軍,損耗國庫錢糧,勞民傷財,大量士卒陣亡,財政惡化,這些且不說。
朝廷大臣自身有很多外姓王侯、權貴,他們勢力不如諸侯王一般龐大,但家族也不算小。
那些項家諸侯們要是被削了,他們這些外姓王侯,會不會也跟著受損?!這是一個很大的擔憂。
所以大臣們對主動削藩從來都是閉口不言,甚至反對。
但是,現在情況,跟早先有點不同。
朝廷若是先削藩,自然是朝廷不佔理,反對者眾。
諸侯王們主動刺殺小昏侯這個二千石官員,這是主動找朝廷的麻煩。
朝廷要是沒有什麼動靜,隱忍退讓,豈不是被諸侯給踩臉?!
孔寒友沉默了片刻。
諸侯之變。
這個變局,乃是大楚皇朝最大的變局。
這個時候,他這個主丞相必須挺身而出了。否則,主相佔著位置,卻毫無表示,皇帝遲早要換掉他。
在這樁事情是,必須有個明確的態度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