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軍事演習什麼的他們已經不在乎了。
小昏侯短短半年,煉成一支丹陽精兵,一舉擊敗太尉李榮的兵法奧義都寫在這本書裡面,他們要趕緊回去學一學。
這一看之下,的確把他們震驚住了。
這不僅僅是一本兵法書。
而且還是一本融入了劇情的宏篇鉅著。
裡面寫了一個異世界,某個昏庸透頂的末代皇朝到了瀕臨覆滅的時期,謀朝篡位的叛軍董卓大鬧帝都,各路諸侯紛紛勤王。
十八路諸侯圍剿叛軍,卻遭到慘敗。
叛軍最後敗亡,其中以曹操、孫權、劉備三大勢力為首,割據一方,開始了轟轟烈烈的王朝爭霸。
而其中以兵法謀略見長的諸葛亮、郭嘉、周瑜等,計謀之高超出眾,令人震撼,難以想象
。
……
孔寒友、王肅等三公文臣一翻書。
他們的臉色都變了,駭然失色。
這書……寫的太詳細了,如何造反的步驟都寫出來了。
那些有叛亂之心的大楚諸侯王們一看到這本書,有樣學樣,豈不會照著做?
這分明就是一本教唆造反的書啊!
可是,他們看到整個軍武學院,王侯將相們,數千名武將、老師、學生們興奮的翻閱著這本奇書,想要學其中的兵法謀略。
他們不由都保持著沉默。
皇帝項燕然、太尉李榮,還有其他王侯們都在看,小昏侯一口氣賣掉了上萬本。
指不定有誰私藏了此書,偷偷帶走。
想要封禁這本書也已經晚了。
“小昏侯真是禍害無窮啊……這大楚皇朝遲早會因他這本《三國演義》而亂!”
“自古禍國殃民,未如小昏侯這般造孽呀!”
……
回到皇宮。
皇帝項燕然也顧不上處理朝政,捧著一本《三國演義》,看了足足一整天,快速的把這本書翻了一遍,看得津津有味,茶飯不思。
“好書啊!”
“朕若是能得諸葛亮、郭嘉、周瑜等曠世謀臣大將輔佐,出謀劃策,處理這大楚朝政就不會如此頭疼了!
可惜啊,孔寒友、王肅之流,根本無從相比,一個個榆木腦袋,對大楚困局毫無對策,簡直是判若雲泥。
朕若是能得呂布、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等戰將,哪怕是即刻起兵,也足以橫掃匈奴王庭。
可惜,朕只有一位太尉李榮,其忠勇神武可與之媲美,再也沒有其它曠世名將,明顯有些單薄。”
皇帝項燕然撫書驚歎。
蔡和大太監也拿著一本《三國演義》,看了皇帝的臉色,小聲道:“皇上不必擔憂,如今大楚興盛,人才濟濟,其中定然有可與之相比的一大群人才。……精心挑選,足以銘記史冊。”
“不錯!朕還是要抓緊選才,把一批能臣干將選出來!那些潘鳳一樣的廢物,除了會裝逼之外一無是處,還是讓他們早點滾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