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相蕭恭望奇怪道。
太常盧梓品著淡茶,搖頭笑道:“還能有什麼花樣。小昏侯自當縣令,這半年一直告病假,待在金陵城。
聽說這半年,都是縣丞李敢年在處理當地的政務。
李敢年歲舉中等,水平一半。想想也知道,這丹陽縣會是個什麼情況了!想要出什麼政績,那幾乎是不可能。
小昏侯無非,就是天花亂墜自誇一番。”
“小昏侯就別提了,他這縣令也不幹縣令的正事,反而到處瞎折騰,又是辦邸報,又是出,還經常摻和朝政大事,弄的民怨沸騰啊!”
“最近他還出了一本《西遊記》,風靡金陵城,賣的比《石頭記》還火爆。街頭巷尾,茶館裡多了不少的讀書人,都改行當說書人去了,都在說這本《西遊記》。那些不識字的婦孺老小們,各個痴迷的很。”
“不過,縣丞李敢年這小夥子,平王府李氏旁支子弟,還是比較靠譜的。丹陽縣應該不至於被糟蹋了。”
“丹陽縣受了旱情,怕是要糧食減產了。”
眾大臣們都是搖頭,對丹陽縣的政績絲毫不抱希望。
小昏侯這縣令,都不管丹陽縣的政務。
上頭沒有丞相府的支援,不撥賑災銀兩。
下頭沒有官員同僚們的幫襯。
還能好到哪裡去?
大農令楊褚張了張嘴巴,望著眾同僚們,一時不知該說什麼。
他一言不吭,將丹陽縣政績清單,交給太常盧梓。
盧梓掌管大楚的文教工作,這一塊政績也是要審查的。
...
太常盧梓接過來,掃了一眼。
丹陽縣政績清單:
第四項:私塾興建三十所,增加十倍,入學蒙童三千名。匠工夜校興建五十所,入學五千人。
“噗嗤~!”
盧梓一口茶水噴了出來。
瞪圓了眼睛,氣的渾身發抖。
丹陽縣適齡的蒙童,包括平民、貧農,總共估計也就幾千人吧。你能把他們全都送進學校?
蒙童上學不需要錢嗎?
蓋私塾不需要銀子?
請老師不需要錢嗎?
那些平民誰家出得起這筆錢?
別說丹陽縣這個窮鄉僻壤之地了,就連金陵城這樣皇城帝都,也只有富戶人家才能送一個子弟去私塾求學。
丹陽縣這是半年趕超帝都了?
“假,太假了!假的令人髮指啊~!老夫為官數十年,未曾見到臉皮之厚如小昏侯的!”
盧梓氣憤的丟下這政績清單。
小吏連忙撿起來,又交給廷尉鄭景榮,繼續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