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試挑選出來的二百名舉人,在金鑾殿內濟濟一堂,團蒲落座,不敢抬頭看皇帝,神情敬畏,滿殿肅穆。
他們面色緊張,在等候著皇帝項燕然出題。
殿試。
是科舉考試的最後一輪。
皇帝親自出題,並且主持大考,排出最終的排名。
話說,殿試的結果才是科舉最重要的,從二百名舉人之中挑選出二十名進士。
可是,殿試應該考什麼呢?
皇帝項燕然想了許久,也沒有想出要考什麼,滿臉的無奈。
小昏侯這小子!
把第三輪國試設計的如此之難,讓他在最終論的殿試上考什麼?
往年歲舉的那些考題,相比之下毫無難度。他要是出的太容易,豈不是顯得殿試毫無難度?
“諸位舉子初涉朝政,當知一國政務之重,首在‘錢糧’。庚子殿試,便以‘錢糧’為題,進行對策。如何能讓國庫錢糧充盈?!”
項燕然深思許久,道。
錢糧是一切國政的核心,而這往往需要資深官吏,才能最深切的體會,並且提出良策。
有了錢糧才有施政的基礎,沒有錢糧很容易就崩盤。
尋常之人容易泛泛而談,講一些毫無可能性的空話。
隨著庚子新政的實施,大楚皇朝的國庫各項花錢開支大增,正在迅速消耗國庫的錢糧。
平常的開銷是小錢。
最龐大的開銷,是打仗。
一旦要打仗,剷除諸侯、北征匈奴,那朝廷更是花錢如流水,如今堆滿國庫的錢糧根本禁不住花銷。
皇帝心底自然也早早的未雨綢繆起來,多準備幾條籌措“錢糧”的良策。
他也期待著,科舉大考選出來的這群新舉子,能讓他刮目相看。
“是!”
二百名舉人們鬆了一口氣,紛紛提筆,在白紙上奮筆疾書。
容易!
太他孃的容易了。
比起那些燒腦的國試考題,什麼“地面到月亮多少裡、三物同墜落誰先落地、水冰氣的原理”等等。
想法子幫皇帝弄錢糧,當然要太輕鬆了。
就算完全不懂財政的人,也知道當家柴米油鹽貴,“開源節流”這些基本的常識。
一炷香功夫之後,眾舉子們答完考卷,封卷、上繳,紛紛離開皇宮。
殿試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