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二百名秀才們,一個個神情呆滯的坐在闈房內。
有的呆如木雞,有的拼命錘打腦袋,有的忽然失聲慟哭。
他們反覆研究著考題,越想越是渾渾噩噩,腦子亂成一團漿糊。
當然,考題再難,也擋不住極少數的天才,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桑弘陽看到考題,卻是笑了。
算術題,儒生們看了估計想死。
可對他並非難事。
誰叫他出身洛陽大富商,自幼學算,乃是名動洛陽的第一心算高手呢!
“一毫,兩毫,四毫,八毫,一厘六毫...一寸零二四...一點三一丈...七十一里...”
桑弘陽嘴上呢喃著,閉目沉思,掐指心算。
一炷香功夫之後。
“七十八萬裡!”
桑弘陽得出一個恐怖的數字,深吸一口氣,眸中盡是駭色。
他斟酌許久,落筆寫下第一道題的答案。
...
東方粟在闈房內,翹著二郎腿,手裡拿著國試考卷,輕鬆而愜意。
他一向自視甚高,當然是有一個大本事——那便是過目不忘,看過一眼的書籍從不忘記。
而且他最愛看雜書,無所不學。
這份國試考卷,有意思,太有意思了!
遠比縣試和郡試有意思多了。
前面兩輪考試,純粹就是書呆子赴考,能背書基本上就能過關。
可是這第三輪國試,卻是真的令人感到驚豔啊!
腦子不好使的人,根本寸步難行。
東方粟兩炷香功夫算完第一道題,開始第二道題。
“國試第二道題——物理考題:水,為何成冰,為何化氣消失不見?原理是?”
東方粟沉吟,忽然一笑。
“冬至,水結冰。春至,冰見陽光,化水。夏至,水見陽光,化氣。這天地間的冰水氣變化,跟四季溫暖寒冷有關。”
“不過,平日也常見。一口熱鍋,加薪火燒之,沸沸然,頃刻氣化不見。所以這原理,就是...冰熱而為水,水熱而化氣?
相反...氣冷而為水,水冷而結冰?!
溫之變化,導致了冰水氣的變化。
妙哉,妙哉!
每逢冬至,北風寒而大地落雪,南風熱而春暖花開。大地如爐,而水氣稀少。這冷熱裡面,竟然蘊含著天地間的大道理!”
東方粟揮筆疾書,解答完第二道考題。
“國試第三道題——歷史演變和農耕考題:石器、青銅器、鐵器、鋼器,從古至今的農具變化,對增加耕地和增產糧食起到多少效果,增加多少人口,增加多少國力?”
東方粟看到此題,沉思許久,不由驚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