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秀從袖內取出十餘份答案,說道。
皇帝急著下一輪的殿試,看選才的效果。
他親自在貢院盯著判卷,儘早把所有考卷判完。
王栩和眾批卷官吏們,很快將考卷都分類。
那些空白卷,還有隻寫了寥寥幾筆十分以下的卷子,直接堆一堆,讓小吏們去批卷,反正都是被淘汰的份。
而答對幾道題的高分卷子,則都被單獨挑出來,給小昏侯、孔寒友、王肅三位主副考官,一起過目。
三名主副考官一起硃紅批分,以免有人徇私。
...
皇宮金鑾殿。
到了傍晚時分,朝臣和博士們一起,終於把這份國試考卷大致答完了。
朝廷大臣們在殿內吵翻了天,他們親自下場也答不完這九道考題。
可想而知,考場內的秀才們,幾個能答的上來?
“皇上,此等國試考卷,斷然無人能對答!若是無人能答上這份卷子,這國試選才的意義何在?!”
“小昏侯這是胡鬧!”
“請皇上廢黜主考官,另派主考,重新組織一次國試!”
御史們和一些官員們都怒氣衝衝,強烈抗議。
皇帝項燕然也無奈,看向三公九卿大臣們。
“皇上,事已至此,再多說也無用。國試應該結束了,不如等小昏侯把前二百名舉人的名單交上來。看看都是一些什麼人,選才效果如何,自然是一目瞭然!”
大農令楊褚苦笑道。
“嗯,那就再等等,也就那麼一兩天了。”
項燕然點頭。
...
過了兩日。
早朝。
楚天秀、丞相孔寒友、御史大夫王肅上朝,一起向皇帝遞交了第三輪國試的前二百名舉人分數名單。
“庚子科舉,第三輪國試名單:東方粟五十七分、桑弘陽五十一分、朱賣臣四十分、張燙三十九分、東郭襄陽三十八、孔徑三十六分、蘇伍三十五分、汲暗三十三分...。”
皇帝項燕然和眾朝臣們拿到這份名單,都面色震驚,不由面面相覷。
雖然分數不全代表能力。
可是,國試考卷有多難,皇帝和眾大臣們心中是有數的。他們這些大臣自己,估計也就二三十分的水準。幾十名大臣和博士湊在一塊,也就勉強能解答出四五十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