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才是這些舉人,參加皇帝親自主持的第四輪殿試。進行最後的排名,授予官吏職位。
“縣、郡、國”這三輪考卷的內容,當然也需要他小昏侯,親手設計。
縣試、郡試的考卷如何密封,派軍隊運送往天下各縣郡,制定出嚴格的規矩,以防考題洩露。
監考、批卷,這些都要有詳盡的規定。
這是一套極為複雜,嚴密的選人制度。
楚天秀要最短時間內,數日之內,按照後世的各個朝代、甚至現代考試的記憶,設計出整套的嚴密科舉方案來。
然後開始在整個大楚範圍內,迅速推行這個制度,開始人才選拔。
皇帝項燕然費了這麼大的力氣,不惜更換掉丞相府的主相,也要全力推動新政。
而且,給了他小昏侯極大的授權,定然是想要儘快看到科舉考試的成果。
看看,選拔出來的人才,是否優秀,能為皇帝所用。
皇帝不會有太多的耐心,等待幾年之後才見到科舉效果。
他當然不能磨磨蹭蹭。
越早越越好!
最好,一個月之內開始“縣試”。
...
虞園,徹夜燈火通明。
楚天秀獨自一人,在奮筆疾書,設計整套科舉制度,還有“縣、郡、國”三份考卷。
其他人信不過,任何人不允許進入書房。
只有李虞,還有狄兒、祖兒,在書房裡幫忙打下手,幫他看是否有疏漏之處。
“夫君,一場縣試才錄取童生十個名額?這會不會太少了?”
李虞有些擔憂道。
光是一個平王府,便少說有上百個私塾學子。
“不少,一年十個,十年就上百個了。”
楚天秀搖頭。
在二千年前的古代,能看書識字的讀書人在總人口的比例其實是非常非常少,都是富戶、小地主、中大地主家的子弟,才能進私塾。
就目前這條件,農家子弟根本讀不了書。
能透過三輪選拔,考上舉人,那是鳳毛麟角的存在,幾乎能直接當縣令了。
三十歲童生,五十歲老秀才,白髮蒼蒼魏巍顫顫的舉人,那也是比比皆是,不足為奇。
金陵城情況特殊。
這帝都,聚集了天下門閥、王侯、遷徙過來富甲天下的豪門、官宦朝臣。
這才顯得讀書人極多。
但去到偏僻的縣裡,其實看不到多少讀書人的。
十個童生的名額,基本上把一個縣城裡,最頂尖的一小撮讀書人,都給網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