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晁方正既然大言不慚,敢上書《削藩策》,還是挺敢說、敢為的,是一把鋒利的刀子,留著他日後或許有點用處。
“改。晁方正,評優等!”
項燕然面色淡然,隨手將這道《削藩策》,放在寶座臺上。然後問道:“吳王那邊,最近有什麼動靜?”
蔡和大太監躬著身,飛快修改記錄下晁方正的品級,小聲回道:“吳王最近給老奴送了幾箱子的金銀之禮...說許久未見皇上,甚為想念,想在正月舉辦的皇宮大宴上,拜見皇上。”
“哦,這吳王出手倒是越來越大方了。他想念朕?還是想找機會見見太后,得太后庇護?!朕能讓他進宮如願嗎?不準!”
項燕然冷笑道:“不過...未免吳王心生不安,埋怨朕刻薄寡恩,生出異念。
給他回一道旨,朕恩准他和其餘諸王,在元宵佳節,入金陵城參加秦淮河燈會,與民同樂。
元宵之後,原路返回封地,不得在皇城逗留。”
蔡和大太監猶豫一下。
這不是讓眾諸侯王名正言順,找機會聚一起嗎。但皇上如此吩咐,自有想法,他連忙道:“是!”
...
項燕然又陸陸續續翻閱著其它簡書對策。
讓他頗為滿意,仔細看了幾遍的,也就主父焰的《大一統策》和董賢良的《廢黜百家,獨尊儒術》。
說的挺有道理。
大一統方能解他心中之憂。
獨尊儒術,思想上的大一統,更是將無數理念紛亂的施政綱領,統一起來的良策。
人心亂,一盤散。人心齊,泰山移!
不過,他這些年一直是採用“黃老之術”施政,朝廷眾大臣也大多是黃老之臣,兼修儒、法、道、陰陽。
儒臣屈指可數。
也就三公御史大夫孔寒友這一位領銜的大臣是儒門宗師,一門心思弘揚儒術。
另外九卿的太常盧梓、郎中令崔浩然、少府蕭恭望,也是大儒。但對“獨尊儒術”有多少支援力度,不好說。
大部分九卿大臣都不是大儒,想要獨尊儒術,難辦啊。
“董賢良、主父焰,優等!”
項燕然將這兩道對策,丟在寶座臺上,先放著吧,回頭再仔細琢磨琢磨,看看有多少可行性。
隨後,他又撿起一道竹簡。
《禁私鑄銅幣策》,楚天秀!
項燕然驟然眸中寒光一閃,眯起眼睛。
這個對策,有些令他驚詫。
若是別人上的這道對策,痛批私鑄銅幣,他也不會太奇怪。
為何是小昏侯?
莫非自己久坐傷目,眼花了?
皇帝再仔細看了一遍...沒錯,確實楚天秀寫的《禁私鑄銅幣策》,想了想道:“讓小昏侯上來,朕有話問他!”
蔡和大太監立刻下殿,將楚天秀叫到殿上。
楚天秀不由臉色大喜,皇上居然在殿上召見他,這擺明了是覺得他的對策太好了,這是好兆頭啊!
整個殿試,也就只有太子項天歌,有這份殊榮,到殿上去近身垂耳恭聽聖言。
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