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臺市,芝寧區。
城東街道某社群。
張志鵬和建設部一行考察人員,正艱難地行走城中村街道上。
袁文林、李明春陪在張部長左右,不時還要注意著腳下。
張部長來到這裡之後,雖然一句話都沒說,但袁副省長、李書記二人心中都有些不安。
二人都沒想到,張部長下來第一站,不時去看寧臺市那些壯觀靚麗的漂亮設施,而是直接來到了這“城中村”實地考察。
張部長此行,實在是來者不善啊!
相比袁副省長、李書記的忐忑不安,走在三人身後的江雲皓倒是比較從容。
師兄的性情他很清楚,如果下來只是看一些浮於表面的東西,那他就不是他了。
只有沉浸到下面,才能發現改革發展中實際存在的問題,才能想辦法去解決。
“城中村”是我國城市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特殊現象。
追根溯源,其形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城鄉二元體制並存是城中村形成的主要成因;
其次,土地產權模糊也是城中村問題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最後,就是多頭利益博弈了。
這一點,也是城中村形成的必然結果。
具體到寧臺市,市區出現城中村的問題,其實有兩大原因。
首先,市郊的村民沒有別的自然資源,土地便成為村民所擁有的最重要、最熟悉並且也是最有效的資源。
在生存和利益驅動下,農民濫用土地搭建私宅也就不可避免。
農村裡就是這樣,只要有一家起了頭,搭建了私宅,其餘保證緊跟著就上。
誰也不想自己吃虧不是?
另一方面,由於芝寧區政府財力有限,為規避鉅額成本,在七八十年代的城市郊區化、產業分散化以及鄉村城市化演變過程中,區政府常常選擇繞開村落的迂迴發展思路。
這兩個問題並行,以至於芝寧區“城中村”問題日趨嚴重。
現在,已經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
而芝寧區“城中村”問題最嚴重的區域,當屬城東街道。
這一次,江雲皓一舉拿下了城東街道的三個社群,將其劃歸到了高新區。
一方面,他是得到了市委李書記的保證,會給與高新區足夠的資金支援,一股腦將這個問題給解決;
另一方面,城東街道的這三個社群,都是市區人口最為密集的區域。
光是這三個社群的高達十萬加的人口數量,那就值得賭一把。
一旦解決了這裡城中村的問題,這裡高額的人口紅利,將會給高新區的經濟發展注入一股極強的活力。
走了一圈,基本上城東這一片“城中村”的問題已經凸顯無疑。
回頭的路上,張志鵬不禁轉身看向江雲皓。
“雲皓,這一片如今已經歸你們高新區管轄了吧?”
“是的,張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