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同志嘛,做這類工作還是要更適合一些。
李莉和賀延菲低聲聊了幾句,似乎有些不同意見。
幾乎同一時間,二人都看向了前排副駕駛正看著窗外的江雲皓。
李莉首先開聲道:“書記,白馬鄉那邊的拆遷工作進展緩慢。後續如果再招攬到企業落戶的話,您看可不可以放到橋頭鄉這邊?”
賀延菲對這個問題也很期待,想知道江雲皓的答案。
就她個人而言,是不大讚同李莉觀點的。
在賀延菲看來,高新區三個社群、兩個鄉鎮,不一定都要趕著趟去搞招商引資。
大家的工作重心,還是要根據實際情況來。
合理的分工,無疑會讓資源分配更加合理。
比如說橋頭鄉,這裡地廣人稀是不錯。
但其土地,大部分都是農業耕地,並不適合搞工業開發。
招商引資,吸引新能源相關企業落戶,對橋頭鄉來說有些得不償失。
“新能源企業,還是不要落戶橋頭鄉為好~”
江雲皓略一琢磨,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聽到這裡,賀延菲眼睛就是一亮。
顯然,江書記的想法和她是一致的。
李莉則有些不解。
她一臉疑惑地問道,“書記,如果我們一直對橋頭鄉不管不問,那它的工業肯定還是發展不起來。既然如此,那高新區當初為什麼還要將橋頭鄉划進來呢?”
李莉的這個問題,可能不少白馬鄉的幹部都有想過。
江雲皓笑了笑,平心靜氣地做出了一番解釋。
“新能源產業,彼此之間其實競爭關係並不大。技術上,行業內沒有太多的秘密,各個企業也都有各自研究的重點,互相之間更多是互相促進關係的。”
“這種情況下,新能源企業扎堆,將他們聚集得更緊湊、形成產業叢集,效果會更好。”
聽到這裡,李莉釋然點了點頭。
確實,新能源行業的門檻看似很高,實際上很多技術都已經被解密。
大家你研究你的,我研究我的,行業競爭很小。
產業叢集一旦形成,效果確實要更好。
停頓片刻,江雲皓繼續道,“另外,李莉你可能忽略了一個重點。我剛說的是,新能源企業,沒有說其他工業企業。”
“呃~”李莉微微一怔,似乎想到了什麼。
“事實上橋頭鄉這麼多年以來,農業都是其支柱產業。想要貿然改變這一點,不如因勢利導,去幫助它完成蛻變。”
江雲皓目光炯炯地看著遠方。
“相比新能源產業,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農作物的畝產量,最大限度提高玉米、高粱等經濟作物的附加值,才是橋頭鄉的當務之急……”
說到最後,江雲皓意氣風發地道,“等高新區有了一些成績,對企業有了足夠的吸引力之後,未來我們可以嘗試著引進農林機械企業落戶橋頭鄉。”
“這對橋頭鄉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升,將會更有裨益。同時,也能一步步解放橋頭鄉村民保守的思想。”
聽完江雲皓的一番講述,李莉已經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賀延菲雖然沒有開聲,但是內心深處也是徹底服了。
對橋頭鄉未來的規劃,她只是想到了第一層。
可人家江雲皓,卻已經想到了很遠很遠。
這個差距太大,讓賀延菲有一種難忘項背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