嘩啦啦的水聲響起,幾匹瘦馬馱著幾名光著膀子的大清朝廷大員,踏過了川北梓潼河的一處淺灘,立足在了梓潼河西岸。緊接著又是百餘名騎士跟著湧了過來。
再後面就是稀稀拉拉的一千二三百步行開進的,看著有點像叫花子的清兵了——這一千二三百步行的再加上百餘個騎馬的,總共不到一千四百人,就是嶽樂麾下的八旗新軍中路軍剩下的全部正兵,加上李天浴和盧三好從勒爾錦那裡領到的一營甘陝綠營的剩餘,再加上王忠孝、戴梓二人的手下。其中屬於八旗新軍的兵丁還不到八百!
當日嶽樂、費揚古、王忠孝他們一起渡過沱江的時候,費揚古還數過一次人頭,他和嶽樂手下的八旗兵在那時候還有一千三百餘人,可是當他們穿過大片人煙稀少的地區,抵達保寧府境內的時候,八旗正兵的人數又少了四五百.這就是穿越“無人區”的可怕之處了!
如果現在的四川好歹還有幾百萬人口,這群八旗正兵在渡過沱江後好歹能找著個村子洗把熱水澡,換身乾淨衣服,吃口熱乎的,再睡個好覺,之後一路上再有吃有喝,那大概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減員了。
可是現在沒有這樣的條件.在如今的四川腹地,人煙都少見了。就算還有一些人口聚集的地兒,就憑他們這些落荒而走的大清兵敢去投奔嗎?
現在四川這邊,人沒多少,但到處都是老虎、熊貓、大灰狼,全是會咬人的猛獸!能在這種環境中生存的人類,全都不是善茬,都是聚族築壘而居的,都是有武裝的遇上官府來派差收稅,他們都有可能用弓箭招呼一頓!
八旗兵要自投羅網抓了去砍了腦袋送給吳三桂不香嗎?
所以從沱江北岸逃過來的嶽樂、費揚古、王忠孝、李天浴、盧三好等人,遇見川民的寨子都得繞著走。即便看見縣城,也不敢一頭往裡面扎。
誰知道這些縣官現在是忠大清還是忠吳三桂?即便縣令還沒正式接受吳家的官職,那也不排除早就暗通了,現在正好借嶽樂、費揚古他們的腦袋邀功。
因此嶽樂、費揚古他們這一行人就只能避開有人煙的地方,看見村寨、城池都得繞著走,一路風餐露宿,向著北邊大概還忠於大清的保寧府而去。
這可就苦了那些泅渡沱江連口喝水都喝不上,連身乾衣服都沒得換的八旗子弟了。他們都是北京城二環內有四合院的兵,什麼時候受過這樣的罪?在這之前,他們就算入營訓練和長途行軍的時候,都是奴僕伺候的他們只管習練武藝陣列或是蒙著頭趕路,根本不管其他,當然也不知道在行軍打仗的時候應該怎麼把自己照顧好。
結果,從嶽樂他們泅渡沱江的第二天開始,就陸陸續續有八旗兵病倒了,有些是因為“水太涼”而染了風寒,有些可能是因為不乾淨的食物和飲水拉了肚子,還有一些則是連日行軍打仗,身子骨扛不住了。
而那些病倒的八旗子弟如果官不夠大,那可就只能慘遭拋棄,被丟在路邊等著四川的老虎、大灰狼和黑白熊拿他們改善伙食了。
這一路走一路“丟”的,八旗子弟就這樣給丟掉了好幾百!
那些人被丟掉的時候一個個又是哭喊又是哀求的,特別可憐.不過嶽樂、費揚古、王忠孝、李天浴都是慈不掌兵的主兒。只有盧三好是好人,還能陪著他們哭一會兒,說點安慰人的話,臨了還會幫他們寫封遺書什麼的,真是大好人啊!
而七八天的行軍之後,剩下的那些八旗子弟和甘陝綠營兵,還有王忠孝、戴梓的手下情況也不是很好,搞得都跟叫花子差不多了,衣服破破爛爛的,人也瘦了一圈又一圈,還都是蓬頭垢面的。大部分人都靴子也沒了,都穿著紮腳的草鞋,拄著樹枝木棍。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丐幫弟子出門做買賣呢!
不過這幫叫花子兵在涉渡梓潼江後,總算是進入了相對比較安全的區域了,因為過了梓潼江往東沒多遠可就是保寧府的富村驛了。
保寧府是川北重鎮,清廷在這裡擺了一個總兵。而駐防保寧的總兵吳之茂恰好又和吳三桂關係親密。
所以嶽樂不放心他,就把吳之茂調到了瀘州,又讓莫洛從自己的標兵當中抽調了兩千人守在保寧府城。
另外,嶽樂和勒爾錦還從底下八旗子弟的家奴當中,抽調出三千精壯,和莫洛的標兵一併留在保寧。
所以嶽樂和費揚古都樂觀地估計保寧多半還在大清控制當中.
當然了,大清也控制不了保寧太久的,畢竟他們這回輸得太慘了!
嶽樂親臨的兩萬人幾乎是全軍覆沒了,兩萬大軍現在只剩下不到一千人了。勒爾錦那一路情況可能會好一些,也許還能剩下萬餘人。再加上留在保寧的五千和其他一些雜七雜八的軍隊,怎麼算都不可能夠兩萬啊!
而吳三桂那邊,至少有四萬大軍由雲南入了四川,再加上四川本地投靠他的逆賊,五萬人都能湊出來,而且還挾著大勝之威
嶽樂騎在馬上,左算又算,都覺得想要把吳三桂壓制在四川是不可能的。漢中多半也保不住,能暫時守住秦嶺就不錯了.仗打成這樣,該怎麼和朝廷和皇上交代呢?
他正唉聲嘆氣的時候,突然前方一陣馬蹄響起,蹄聲密集而且急促,怕是有幾百上千騎正在奔過來。
他看了看左右,這裡已經是保寧府的地盤了,附近還有一座驛城,應該是富村驛。
難道保寧已經丟了?
嶽樂聽見這馬蹄聲臉色都嚇白了,忙勒住戰馬抬頭向前看去。
王忠孝也有點緊張了.現在四川兵荒馬亂的,大清朝的秩序已經崩了,吳三桂的新秩序還沒建立,正是最危險的時候,他可不想莫名其妙折在某個小軍頭手裡!
倒是盧三好表現得非常鎮靜:“自己人,一定是自己人.吳三桂的騎兵精貴,輕易不捨得出動,之前已經用得狠了,現在一定在休整,不可能大批派到保寧,更別說一次出動幾百上千來對付咱們。”
這個分析還是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