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
尚淑英一聽李中山的話,馬上就意識到這是自己的一個機會,於是好不猶豫地點點頭,然後又走到李中山跟前跪倒下去,“中堂,您要信得過奴家,奴家可以親赴徐州城替您說得尚可教。這尚可教雖然不是奴的叔父,但奴家和他既是遼東鄉黨,又都姓尚,向來是認得的。奴家也知道這尚可教的為人怯懦貪鄙,當年他和他爹在溫州當總鎮的時候,有一次就因為國姓爺打了來便望風而逃,父子二人都得了個革職革爵的處分。只是因為他們父子手裡有兵,當時東南的情況又緊急,這才給了個留任。後來國姓爺兵敗南都,他們父子才沾光復了官職爵位。他們父子二人連國姓爺都怕,何況中堂天威?
只要中堂可保尚可教一個世襲罔替的伯爵,再輔以大兵壓境之勢,他有什麼理由不以禮來降?”
“一個伯爵沒有問題,”李中山思索了一下,“另外,我再發兵打下宿州城,嚇唬他一下可行?”
“行!”尚淑英笑道,“只要中堂打下宿州城,奴家就有把握帶著尚可教和徐州鎮官兵的家眷到符離集請降。”
李中山深深打量著尚淑英,沉吟道:“令尊因我父子而死,尚家也因我父子死了一半人,我還能信你?”
“能!”
尚淑英重重點頭:“中堂覺得先父對大清忠不忠?”
“忠!”
李中山點點頭。
尚可喜雖然不是個東西,但他對大清的忠心是沒得說的。歷史上的三藩之亂可沒他參與,是他被兒子尚之信帶著手下奪了兵權,尚藩才參與三藩之亂的。
而且尚可喜在廣東濫殺歸根結底也是為了忠大清,要不然他大可以布仁義、施恩德,對沿海遷界陽奉陰違,暗中積攢實力以圖大舉。
那個吳三桂不就這樣?搞得自己好像有“反賊收集癖”一樣!
“可先父全族都被滿清屠過屠得只剩先父和兩位伯父!”尚淑英一字一頓緩緩而道,“其實俺答公並不是奴家真正的大哥,他只是先父投奔大清後出生的老大。在他之前先父還有三子四女,全都在遼南鎮覆滅時被滿洲人屠盡。可即便如此,先父還不是死心塌地追隨大清?而奴家也和先父一樣,願為大明粉身碎骨!”
“好!”李中山一拍大腿,然後伸手在尚淑英的手臂上攙扶了一把,扶著她站了起來,“淑英,這次說得尚可教來歸就是你的投名狀事成之後,你就是我的姐姐李淑英,尚家就算跟隨東王謀逆,也牽扯不到你了。你以後就安安穩穩當個北王妃!”
“謝中堂!”
尚淑英又要下跪叩頭,李中山忙一把扶住他,笑道:“淑英姐,咱家又不是開朝廷的,哪有姐姐給弟弟下跪的?以後咱就是一家人,平禮相見就可以了。”
尚淑英在羅家集族長羅大為的安排下,喬裝打扮成了個避難的地主婆,往徐州而去的次日。本來在鳳陽城主持大局的周昌就帶著好幾千士氣高昂的淮西團練,押著幾百車兵糧,開到了淮北羅家集這邊。
因為羅家集的圍子裡面已經擠滿了李中山帶著的騎兵,所以他就命令周昌把手下的淮西兵安排在圍子外頭紮營,然後將周昌請進了自己擺在圍子內的中軍,兩個人寒暄了幾句後,李中山就笑著問:“培公,淮河南岸的情況怎麼樣?投靠咱們的人多嗎?”
周昌欠身說道:“喇布一跑,滿韃子在鳳陽的盤子就崩了,鳳陽府下面的壽州、定遠、懷遠,泗州下面的五河縣全都望風而降,這幾個州縣的豪強全都歸順了咱們這些個州縣加上鳳陽縣那可都是太祖龍興之地啊!當地的豪強幾乎都是淮西功臣的後裔,不少人還是穿著祖上留下的明朝官袍官帽,拿著明朝的印信來投的呢!”
李中山聽了周昌的介紹,也哈哈大笑道:“這大明朝在的時候,大家都不知道珍惜,一旦沒有了,才知道明朝的好啊!看看,這祖上的官袍印信都不捨得丟。”
說著他又瞧了眼在一旁作陪的羅大為,這人四十多歲,身材魁梧,眉闊額廣,蓄著濃密的短鬚,雙目炯炯有神,他是淮北宿州一帶的豪強,考過文秀才、武秀才,不過都沒高中,為人慷慨好義,頗重義氣,在鄉里很有威望。而他的老祖也是跟過朱元璋的淮西功臣,打平天下後封在山西當指揮使,於是就在山西開枝散葉。不過羅家和其他淮西功臣一樣,也沒斷了和老家的聯絡,不斷安排混得不好的子孫回老家當土豪,三百年間不知道遷了多少族人回到淮上。羅家集這一支大約是嘉靖年間遷回淮上的,至今也有百年了。這百年間,宿州羅家也沒出過什麼了不得的大官,但還是出個幾個百戶、把總之流的小官。所以羅大為現在就穿著一身祖傳的明朝小軍官的官服,挺胸凸肚,瞪著眼睛,滿臉都是威武的表情,彷彿他家老祖附身一般!
“軍師,這位羅千總也是大明功臣之後,是咱們的自己人!”李中山指著羅大為對周昌道,“他的九族都跟著一起投明瞭!”
羅大為的九族就分佈在宿州、蒙城、懷遠、靈璧、五河一帶,都是元末鬧紅巾,晚清鬧捻軍的好地段,地名都是一堆這個“集”、那個“集”的,大清官兒們看到就急啊都他M的是要錢沒有,要命不給的主兒!
但是打天下就得靠這幫人!
而羅大為現在帶著九族一起投靠,還把自己家族居住的羅家集交給李中山屯兵,還把自家一族的壯丁都變成團練準備幫砍人這個革命立場已經非常堅定了,完全可以信任!
而李中山和周昌強調“他是自己人”,就是要讓周昌當著羅大為的面說機密的事兒,以示信任。
“軍師,你覺得尚淑英靠得住嗎?”李中山接著就問起了最機密的事兒!
“中堂,”周昌道,“尚淑英是真心投靠大明的!”
李中山點點頭,未置可否。
“但她未必真心投靠中堂.”
這是有區別的!
現在尚淑英的丈夫是北王劉進忠,她的幾個兄長又都是東王耿精忠的心腹。她在大明的利益明顯大於大清和吳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