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才不管林氏是如何想的,反正自那之後她就處處打聽顧思言的訊息。何家村與江家村隔得又不遠,哪怕她是老胳膊老腿也還跑得動。
顧家行事太過張揚,一直都是何家村的傳說,周氏從前聽過幾耳朵,但沒放在心上,想著那顧家有錢還得跑到他們這幾個並不富裕的村子來過日子,可見是遇到什麼麻煩了。那幾年京城大亂,不少達官貴人都被判了刑,也有不少獲罪了的達官貴人偷偷奔走,遇上流民被衝散了。
周氏對國家大事雖然不關心,但多少能聽到些。她記得那之後沒多久,裴氏和顧家人就前後腳地到了他們松月縣。
裴氏相貌出眾,談吐文雅,還讀書識字,一看是大戶人家出身,偏偏對自己的孃家只口不提,任周氏百般刁難也不肯透露一字,這便成了周氏心口上的一根刺。
在周氏看來裴氏要麼是罪臣之女,要麼是大戶人家出逃的妾室,不管是哪個身份對他們江家來說都是禍害。她急於將裴氏趕走,多難聽的話都說了,多難看的事都做了,偏偏裴氏無動於衷,好像木頭一樣沒有感情,一直到江雪荷出生臉上才露出了一絲笑意。
江雪荷出生的時候,二房已經賺了些小錢,周氏一邊覺得裴氏來歷不明會給他們帶來麻煩,一邊又忍不住用二房賺來的錢。她心裡越是矛盾就越是看裴氏不順眼,因此對裴氏的幾個孩子都不愛搭理。
原本是打算一輩子都不搭理,誰想到二房兩口子忽然就去世了,留下了不少家財和幾個孩子。周氏有心幫大房圖謀二房的家產,卻沒想過真讓二房幾個孩子落魄,只是江雪荷性子腦子全都隨了她親孃裴氏,叫她見了鬧心,恨不得早早打發出去,免得處處與她作對。
可誰想到,江雪荷被打發出去了,還是能跟她作對呢?
作對便作對吧,周氏雖然有些不滿,但那些錢原本就是二房的,大房能得自然是好,得不到也沒吃虧,總之最後還是他們江家的錢。周氏原本被林氏說得蠢蠢欲動,想要再打主意,又被江雪荷一番話給勸了回去。
家裡誰都知道周氏有多想改換門庭,當年江老爹重病之時去醫館,因著一個舉人老爺也得了重病,霸佔了整個醫館,不許醫館的人給其他人看病。他是舉人他有特權,醫館的人不敢得罪,周氏跪在醫館門口苦苦求了幾個時辰,一直求到江老爹斷了氣,也沒能讓醫館裡的人出來看江老爹一眼。
從那個時候起周氏就明白了,人與人之間當真是不同的,想要把日子過得好,就必須踩在別人的頭上做人上人,否則她只會再經歷一次那樣無助的事情。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周氏的心徹底偏得沒邊了。
她覺得江大山是她三個兒子裡頭最聰明的那個,她又做主花了家裡的大半積蓄做主給江大山娶了她認為聰慧的林氏的,然後將江二山江三山隨意打發了出去。她覺得江二山江三山都是不太聰明但是勤奮能幹的,她給的那點東西雖然少,但足夠他們自給自足,不會餓死。而她聰明和大兒子和大兒媳則是要努力給她生個聰明的孫子的。她要用家裡所有的錢財去培養大房最聰明的孫子,好讓他出人頭地,將來也能考上個舉人。
大房的幾個孩子其實都上過學,也都有些小聰明,在周氏看來,反正比三房的江清峰聰明,但江清木和江清林沒讀兩年就不愛去上學了,只有江清森和江清茂堅持下來了。
周氏原先以為這兩個孩子應該就是他們江家最有出息的了,她雖然覺得江雪荷比她所有孫子都要聰明,可她是個女人,再聰明也不能考科舉,一點用處都沒有。就算江雪荷日後嫁了一個好人家,以她那性子,難道日後還真能貼補大房嗎?
周氏一直覺得自己想得很透徹,江雪荷是指望不上的,她真正應該指望的是大房那兩個孫子。
然而二房兩個孫子的天賦叫她心驚,若那顧五郎似乎真有本事還願意指點,那二房才是他們江家最有希望的一房啊!
周氏在何家村走了一天,便將顧家的事情都打聽得差不多了。顧家和裴氏很像,沒人知道他們是從哪裡來的,只知道他們來的時候身上帶了很多錢,到了何家村也是各種大手筆。聽說那顧家的原配夫人很是貌美,一手繡活無人能比,也很有學識,出口成章,比那些滿口掉書袋的書生可強多了。
但顧家的事情很亂,尤其是在那位原配夫人死後,妾室上位,苛待原配子女,老爺又是個萬事不管的甩手掌櫃。等那甩手掌櫃去了,原配子女更是差點被妾室折磨死。
當然了,這些對於周氏來說都不重要,她一點也沒關心。雖然剛打聽清楚的時候驚訝了一會兒林氏的狠心,但其實當初答應這門婚事的時候她心裡其實清楚,這門婚事肯定沒有林氏說的那樣好,是她自己故意不深究的。既然當初裝傻,那現在也只能繼續裝傻到底,有些事不能說開,否則江雪荷不會再給她面子。
尤其是她現在知道了,原來顧思言真有大才,從小就是村子裡的神童,六歲便考上了縣裡最好的書院,成了縣裡最早考上童生的少年,十五歲的時候就準備要考秀才了,結果趕上了顧家興去世。人人都說,如果當年顧家興沒死,或者再晚一點死,那顧思言肯定已經是秀才了。這話還不是別人傳的,而是書院的院長親口說的!
人家十五歲的時候便已經在準備考秀才了,而她最看重的孫子江清森今年也十五了,卻還沒考上童生,就連縣裡的書院也考不上,不管塞多少銀子都進不去,只能在鎮上勉強學著。
再看顧思言那弟弟顧思行,聽人說他如今也在縣裡的知微書院唸書。
周氏原先看村裡大部分人連鎮子裡的學堂都考不上,覺得她兩個孫子能在鎮上上學已經很了不起了,因此沒把這個放在心上。可是後來她才明白,原來鎮上和縣裡的書院真的差別很大。
村裡的私塾是他們幾個村子自己弄的,只有幾個學過字但沒考上童生的先生。而鎮上的那所書院,裡頭的先生基本都是童生,就一個秀才。可縣裡的書院就不一樣了,縣裡的文博書院和知微書院的先生基本都是秀才,且各有一個舉人,因此縣裡有錢的都努力將孩子塞進那兩個書院。
周氏原本不明白這意味著什麼,後來有人跟她提了一嘴,這考不上童生的怎麼教人考童生?這考不上秀才又怎麼教人考秀才?周氏聽後深以為然。
如今要江清森和江清茂憑自己本事考上縣裡的書院太難了,要考上童生她也暫時看不到希望。可若是顧思言真有秀才的水平,那她讓顧思言給他們倆指導,不也是一樣的嗎?
周氏打聽完後就跑回去對林氏說了這事,要她好好備一份禮,之後多跟顧家走動走動,等江雪荷接自己兩個弟弟去顧家的時候,讓她順便將江清森和江清茂塞上。
林氏聽了這話氣不打一處來,什麼叫把她兩個兒子順便帶上?她兩個兒子小小年紀就考上了鎮上最好的書院,這還不夠本事嗎?村裡多少孩子都考不上啊!
那顧五郎確實是小小年紀就考上了童生,可他至今也不是秀才啊,憑什麼就認定他有秀才的本事呢?再說了,那傢伙不過是個病秧子而已,能活到什麼時候還是個問題呢!
在林氏看來,江雪荷現在不過是暫時走運罷了,但是江雪荷不可能一直走運,那顧五郎明顯就是個天生的倒黴蛋,要是他們大房多與顧家來往,說不定就要跟著倒黴了,還是讓江雪荷自己倒黴去吧!
周氏見林氏沒把她的話聽進去,倒也沒再說什麼。在她看來,她提醒的已經夠多了。況且她雖然相信顧五郎真有大才,可顧五郎能活到什麼時候確實是個問題,等明年再看看吧。要是明年這個時候,江清竹和江清柳真能在顧思言的指導下考進縣裡的學堂,那她就想辦法把大房的兩個孫子也送過去!
若實在送不過去也沒關係,總之以後多緊著些二房也就是了,絕對不能讓他們江家最有天賦的兩個孫子被埋沒。
之後連著好幾天林氏都沒聽到周氏舊事重提,便以為周氏只是一時興起,於是她也就將這件事拋到腦後了。林氏哪裡能想到她不過一時疏忽,周氏的心就開始慢慢往二房那邊偏了。
江雪荷一開始也不知道這個,只是覺得周氏最近對她客氣了不少,就連她要帶著兩個弟弟去顧家周氏也不再板著臉了,還讓她帶著兩個弟弟多在顧家住幾天。
看著周氏殷切的眼神,江雪荷忽然就明白過來了,再想到當年她爺爺是如何死的,江雪荷不免有些鼻酸。可那又如何,就算如今周氏對她改了態度,當初不還是不屑一顧嗎?不還是幫著大房圖謀他們二房的財產嗎?
若是因為小竹小柳能讀書才對他們二房好,那這份好未免也太功利了,她可不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