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徹眉頭緊鎖。
是啊,漢初的問題就在於此。
高皇帝分封出去的諸侯王,都是自己的兒子,
這些諸侯王互為兄弟手足,基本也不會造自己家的反。
可到了文皇帝,情況大異,
文皇帝還不是正統血脈,是從諸侯王入大統的,這就釋放出了一個不好的訊號,
他都能從諸侯王當上皇帝,是不是我也行?而且,我比他資歷更深啊!
再加上,諸侯王又傳了一代人,從高皇帝的兒子們,變成了兒子的兒子,血緣又是遠了一層,
所以,
文皇帝時,諸侯國開始不聽中央調令,異心初現。
再到漢景帝,那血脈就更遠了,
諸侯王從高皇帝的孫子,變成了高皇帝兒子的孫子,
人家地方諸侯王直接就不弔你中央是誰了,
造反的心愈發膨脹,
終於是爆發了七國之亂。
劉據講給衛青的那些話,一言以蔽之,
分封制沒辦法長時間推行的根本原因,
就是大夥關係淡了!
劉徹聲音有些沙啞,
“你說要把閎兒分出去,是為了大漢,此言何意?”
“各路諸侯王剪除掉,但因邊境局勢,還要分封諸侯,
末將是要陛下行高皇帝之事!
之前的諸侯,是陛下的長輩,現在的諸侯,多是陛下的兄弟,而將皇子閎分出去後....以後的諸侯王,那可就是陛下的兒子了。”
劉徹聞言,緩緩瞪大眼睛,
他終於是搞懂了衛青的意思!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
身為皇帝,在一定要向外分權的前提下,你是把權力分給誰更放心,
長輩?兄弟?
還是親生兒子?
衛青為自己命懸一線的請諫,找到了一個完美自洽的邏輯鏈條!
陛下,末將可沒有私心,
完全都是出於為了大漢的一片公心啊!
把皇子分出去當諸侯王,不就等於說是,陛下您變相收回諸侯國了嗎?!
這個誘惑,劉徹完全就抵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