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時下控制了幾乎整個南陽府的朱由樺來說,眼下最要緊的事情就是安置流民。
有句話說的好,叫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流民就是無家可歸的百姓,是一個極為不穩定的因素。
這些因為災荒破產流離失所的貧民,要是用的好了,會成為某一地充足的生產力,可以迅速恢復建設,安定地方。
可要是安置不當,稍有煽動他們就會群起暴亂,是白蓮教,聞香教還要各路流寇充足的招兵來源,更嚴重的,還會揭竿而起,攻州破府。
流民出現的根本原因,是他們手上沒有可以耕種的土地,活不下去,只能拖家帶口的四路流亡。
流民越多,官府收上來的賦稅也就越少,兵源萎縮,每一次大災,都會讓官府和流寇的力量對比發生變化。
目前對於南陽王府來說,雖然有錢有兵,但沒有固定的募兵來源,每次只是面向各王莊招募兵勇,靠十足十的糧餉待遇吸引流民來投,然後從中精挑細選出一些踏實肯幹的青壯。
然而最近這些年頭,上天就好像在故意為難大明一樣,幾年連環大災下來,這樣的兵源也是越來越少。
朱由樺雖然答應三年內減免賦稅,但是在這樣的大災下,即便朝廷不收取賦稅,復耕不久的農戶也根本無力養活自己。
接到長史司彙報各王莊第一批產量的朱由樺,決定花錢購買一批糧食,先解決了眼下的供給難題。
河南全境連年大災,這不是虛言,在此時此地的朱由樺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什麼叫做絕望。
在如此優厚的政策下,各王莊分到田地的農戶產量依舊很少,只夠勉強維持自身不至於餓死。
他們沒有暴動的原因,就是因為朱由樺的三年免賦沒有把他們手頭那點過命糧給強行收走,由於在王莊境內,地方官府也無權干涉。
但這還不夠,因為本就是一直在大旱的河南,最近又發生了百年難遇的特大蝗災。
據在洛陽的家僕來報,說是蝗災已經鬧到了洛陽,全城大飢,糧食價格照以往翻了數倍,而且還在持續上漲。
本就沒有多少土地可以耕種的百姓再次遇到蝗災幾乎毫無抵抗能力,再加上洛陽乃至河南的糧價普遍上漲,很快就造成了現在的洛陽,幾乎滿地都是討飯的農民。
這種情況對朝廷是一個沉重的打擊,但卻是商人樂於見到的,面對飛蝗,幾乎所有的糧商都心照不宣的開始“屯糧”。
在各大商會有意的暗中操縱之下,所有的糧食到了河南都是許進不許出,這造成洛陽的糧價幾乎每日在數倍的翻漲!
這種情況下,就連福王府都已經察覺到危急,在朱常洵的命令下開設王府別院架設粥棚,賑濟饑民,每日所耗錢糧甚巨,但還是杯水車薪。
要不是河南總兵王紹禹聞訊立即派副總兵尤世華率開封官軍趕到洛陽鎮場,只怕洛陽早就鬧起民變了。
據逃到南陽的流民所說,洛陽一帶正是蝗蟲漫天,飛蝗所過之處,幾乎連個活口都不會剩下。
蝗災,其實就是遷徙的蝗蟲群。
這些蝗蟲是會不斷遷徙的,按照後世九年義務教育的知識來看,下一個將要鬧災的,正是朱由樺所在的南陽。
現在的南陽,百廢在興,很多福利設施正在建設,但還沒有投入使用,朱由樺也沒有足夠的經濟來源保障能照顧到所有人。
依靠眼下的兩萬南陽營和一部分楊奉的部下,控制內鄉、鎮平和南陽城三地都有些吃力,更不用說整個南陽府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