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支援哪個廚師?”
“當然支援華夏廚師了!他是本次比賽的冠軍熱門。難道你支援印度廚師?”
“我得觀察一番……”
觀眾席間,大部分都是法國觀眾,他們沒有絕對的支持者。
誰能打動他們,他們就會支援誰。
喬智不需要打動他們,他只需要打動評委。
他知道評委除了品嚐食物之外,還會觀察自己烹飪的過程。
這種開放式的烹飪模式,要求每個動作都具備極佳的觀賞性
“華夏廚師的擺盤絕了,像是一副美輪美奐的畫。儘管印度廚師也在擺盤上下了功夫,但比較一下,看上去太樸素了。”
“竟然用雞蛋的蛋清烹飪出白sè的底板,再用各種食材當成天然的顏料,作出了一副畫作,簡直難以自信。他真的是廚師,不是畫家嗎?”
喬智的作品出爐了,攝像師給出了鏡頭,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他烹飪的作品上。
蛋清煎出來是白sè的,取了新鮮海蟹的蟹黃,魚子醬的褐sè,胡蘿蔔的紅sè,冬瓜的青翠sè,構成了一副面積不算大,但雅緻精細的構圖。
有點像是板畫,與眾不同的是,板畫是在木板上雕刻出來,而面前是一副食物做成的拼圖。
喬智烹飪這道菜,採用的是宮廷“看菜”的理念。
“菜是挺好看,關鍵味道怎麼樣?”
“我覺得味道肯定很不錯。”
“評委們為何遲遲不吃?”
“難道是因為藝術價值太高,評委怕破壞了美感。”
坐在路易莎身側的評委馬卡斯,從口袋裡掏出了一個放大鏡,他是評委當中唯一一個與餐飲無關,目前在義大利羅馬文理大學就職,不僅在歐洲享富盛名,在全球的美學理論界,擁有很高的地位。
他撰寫的幾本美學理論書籍,是學習美學的進階讀物。
從三年前開始,他開始研究烹飪的美學藝術。
烹飪是一個比其他更加複雜的美學體驗,可以從視覺嗅覺觸覺甚至味覺多方位給人造成美感的刺激。
食物是人類最基礎的需求,但在烹飪大師的手中,食物也變成了最高階的美學享受。
馬卡斯對中餐並不熟悉,但他博覽群書,曾經研究過各國的書畫,因此對華夏的書畫知識有所涉獵。
“這是《清明上河圖》!”馬卡斯透過放大鏡研究了許久,極為激動地說道。
在座的評委都是有些閱歷的,他們當然聽過《清明上河圖》的大名。
《清明上河圖》在西方人的眼中,跟茶葉、陶瓷一樣,是代表華夏的名片之一。
這幅畫篇幅之長可以說為名畫之最,複雜且細緻無比。
路易莎錯愕地望著馬卡斯,這個一向沉默寡言的教授,眼中露出激動之sè。
沒人能體會馬卡斯的心情。
馬卡斯一直想要找到烹飪美學和藝術的切入點,他參加各種各樣的烹飪比賽擔任評委,甚至自己還研究烹飪的基礎知識,學習如何烹飪食物,但一直沒有找到突破口。
喬智的這道菜無疑解釋了自己一直困惑的地方。
原來如此!
食物和美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