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智獲得了世烹交流會的勝利。
媒體鋪天蓋地進行宣傳。
這是展示華夏美食文化的關鍵時刻。
前期的宣傳到位,大會吸引了無數人的注意力,現在得出結果,餘波不斷髮酵。
媒體的嗅覺靈敏。
只要報道此事,就一定會有人點選閱讀。
因此只要報道世烹交流會,加上喬智作為關鍵詞,很容易製造了“十萬+”的公眾文。
劉勁松發表的一篇新聞《終於苟到最後的世界廚神》,引起了大家的廣泛興趣。
從一個很獨特的角度,挖出了喬智半年之前在淮香酒樓當實習廚工,利用藥膳療方,幫助美食評論家徐鶴翔解決了癲癇的病症。
淮香集團內部賽,華夏廚王爭霸賽,再到世界烹飪交流大會。
喬智每次都是先處於劣勢,在不被看好的情況下,逆襲對手,讓人措手不及。
喬智的成功,不僅靠著廚藝精湛,而且還因為他選擇了很“華夏”的競爭策略。
劉勁松專門採訪了美食評論家徐鶴翔。
徐鶴翔很惋惜。
因為家中有事,未能在現場親眼目睹喬智奪冠。
“喬智無論是從做人,還是烹飪都展現出了一種華夏的中庸之道。
不偏之謂中,不易之謂庸。
現在人喜歡熬夜,那就違反了中庸之道,日久必會生病,熬壞身體;對森林亂砍亂伐,就會破壞自然環境,導致沙塵暴、泥石流,也是違反中庸之道;我們現在人的慾望無窮大,有了這個還想要那個,吃著碗裡還要看著鍋裡,永遠沒有知足的時候,因此給自己的生活徒增了很多痛苦和煩惱。
而喬智給人的美食,沒有過之不及,一切都是恰到好處。宛如太極圖一樣,能給人一種平衡的感覺。
溫潤如玉。這是我對喬智以及其廚道的評價。”
徐鶴翔用中庸之道,對“苟”偷換概念。
算是幫喬智挽尊了。
在文末,劉勁松用很強的筆力,對喬智的“苟”進行了解釋。
“苟之道也好,中庸之道也罷。喬智雖然很年輕,但他是一個覺悟的、有智慧的人,處理問題遵循規律的人。我們從他身上不僅能學習到廚藝,還能學到處理問題的人生哲學。”
……
法國評委布朗坐在膝上型電腦前,已經持續了兩個多小時。
他正在研究喬智在比賽中的影片。
除了評委之外,他還有其他身份。
身兼一家國際巨鱷的獵頭,負責要從本次選手當中挑選出有潛力的廚師。
布朗一度忘記連自己的身份,沉浸在喬智烹飪時的每個動作當中。
華夏廚師的刀功精湛。
但喬智的刀功到了另外一個境界。
如果自己在現場,肯定會用尺子測量,他切下食材的大小。
頂級的中餐廚師可以利用刀法,配合食材的構造,對味道進行改造。
難怪玉帶大蝦的味道會如此綿密。
他處理的時候,取蝦線只用了淺淺,卻又恰到好處的一刀。
雖然距離品嚐美食,已經過去了兩個小時。
嘴中似乎還殘留了那難以言喻的滋味。
布朗私下裡跟幾名評委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