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海中的聲音。
到此為止。
不過,這些內容,足夠解答張易的疑惑。
所以。
這幾件瓷器的來源,的確不是明代的商船。
而是,明代與海外諸國進行朝貢貿易的官船。
或許。
就是在明代初期之時。
海外哪個國家的官船,到明代朝廷進行朝貢貿易,返航的時候,到達此處的海域,遇到了特殊天氣情況,導致官船觸礁沉沒。
而這一批官窯明青花,就這麼留在了海底。
如果是明代的商船,船上的瓷器,就是標準的海撈瓷,外銷瓷的風格,在價值上,肯定是十分有限的,甚至,那種外銷瓷風格的海撈瓷,打撈上來幾十件,也不一定能夠抵得過一件官窯精品瓷器。
而這些瓷器,已經確定就是官窯,那肯定就是朝貢貿易的官船沉沒。
這性質就完全不一樣了。
只要找到那艘官船,就大機率能夠從海底,得到一大批洪武年間的精品古董,而且,不僅限於瓷器類。
打撈成功,一定是一筆無法想象的財富。
而且。
此處是公海,不在出海文物的範圍之內,所以,也不會受到限制。
透過運營。
並進入國內的古董圈子,不成問題。
洪武年間的瓷器,最近幾年的拍賣市場上,過億的成交,屢見不鮮。不如元青花的名氣大,但是,肯為洪武瓷買單的收藏家,卻是一點兒都不少。
所以。
方家和馬來的哥伯尼公司,合夥大動作,絕對不是為了打撈什麼明代的普通商貿沉船。
他們的目的。
其實就是這一艘朝貢貿易的官船。
明代初期,洪武年間的朝貢貿易官船。
的確,有勞師動眾的必要。
當然。
話說回來。
湖邊的這個人,為什麼會揹著幾件沉船上的瓷器,在島中湖的旁邊,就這麼丟掉了性命呢?
“大明洪武年制,這朱元璋那時候的瓷器啊?”
方依依自言自語道。
她把那些瓷器,小心翼翼地撿起來,在地上排列好。
古董吸引了她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