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眾文成武將帶著少帝和陳留王向帝都走去的時候。
董卓率軍趕到顯陽苑,遠遠望見起火,知道發生變故,便統軍急速前進。
天還沒亮,來到城西,聽說少帝在北邊,就與大臣們一齊到北芒阪下奉迎少帝。
少帝見董卓突然率大軍前來,嚇得哭泣。
大臣們對董卓說:“皇帝下詔,要軍隊後撤。”
董卓說:“你們這些人身為國家大臣,不能輔佐王室,致使皇帝在外流亡,為什麼要軍隊後撤!”
一眾文臣武將紛紛大怒,正欲說話,陳留王勒馬向前,叱道:“來者何人?”
董卓說:“西涼刺史董卓也。”
陳留王又問道:“汝來保護天子,還是來謀害天子的?”
董卓應答到:“特來保駕。”
陳留王遂說:“既來保駕,天子在此,何不下馬?”
卓大驚,慌忙下馬,拜於道左。陳留王以言撫慰董卓,自初至終,並無失語。卓暗奇之,已懷廢立之意。
當日,少帝、陳留王並一眾文武大臣返回宮中,少帝見何太后,俱各痛哭。檢查宮中,發現不見了傳國玉璽。
傳國御璽丟失了,皇帝六璽中的其他五璽全都被找到。
少帝返回洛陽皇宮以後,大赦天下,改年號光熹元年改為昭寧元年。同時任命丁原為執金吾。
騎都尉鮑信到泰山郡募兵,恰到這時歸來,他勸說袁紹:
“董卓統率強兵,將有不軌的打算。現在不早作打算,必然會被他控制。應該乘他剛到,兵馬都很疲憊,發動襲擊,可以生擒董卓!”
袁紹畏懼董卓,不敢發動進攻。於是鮑信自覺袁紹無能,便率部返回泰山郡。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宮庭,更加無忌憚。而後董卓招誘何進兄弟部下之兵,盡歸掌握。
董卓私下裡與李儒說:“吾欲廢帝立陳留王,何如?”
李儒,字文優,東漢末年的博士、弘農王郎中令,董卓專政時,奉董卓之命,入宮毒死劉辯(弘農王)。
董卓死後,李傕攻進長安,控制朝政,李傕推舉博士李儒為侍中,但被漢獻帝拒絕。198年李傕被曹操擊敗,李儒不知所蹤。
李儒說:“今朝廷無主,若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主公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次日大排筵會,遍請公卿。公卿皆懼董卓,卻無人敢不到。董卓待百官到了,然後徐徐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
酒行數巡,卓教停酒止樂,乃厲聲說道:“吾有一言,眾官靜聽。”眾皆側耳。
董卓說:“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諸官聽罷,不敢出聲。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盡然敢行廢立之事,當今天子卻無大錯,何言廢立。吾等若從之,又與禽獸何異?”
董卓視之,乃幷州刺史丁原是也。
見是丁原之後,董卓卻也放下心來,而後大怒的說道:“順我者生,逆我者死!”語畢,董卓便掣佩劍欲斬丁原。
然而,丁原卻渾然不懼,拔出佩劍想要與董卓一戰,同時丁原後面有一員驍將,生的器宇軒昂,威風凜凜,高九尺,腰大十二圍,使一百八十斤開山大斧,見董卓起身持劍,便對董卓怒目而視。
而董卓見之,心中不喜,但仍欲踏步前去。而此時卻又有一人起身說道:“董仲穎,汝欲斬丁建陽,便先斬殺老夫。”董卓側臉望去,卻是尚書盧植,盧子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