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傑、趙嶽和牛國宏三人站上了領獎臺,他們分別是冠、亞、季軍。
清華大學得到了金牌和銅牌,儼然是一副大學生短跑霸主的樣子,更是吸引來周圍羨慕的目光。
但是,李戴的心情卻是十分沉重,他想起趙嶽的經歷,既覺得同情,又覺得惋惜。
趙嶽在被診斷為骨癌之後,正是他最需要別人關懷的時候,但是國家隊卻毫不留情的放棄了他。
二十三歲的趙嶽,本來應該是開始步入運動員的巔峰,然而卻因為一次誤診,白白的耽誤了三年的青春,而當他重新回到賽場的時候,已經開始進入到一名運動員的下坡期了。
“太殘酷了!”李戴默默的垂下了眼睛,他有些不敢去看領獎臺上的趙嶽。
李戴畢竟是在國家隊中學習了那麼長的時間,心中的那份集體榮譽然,讓李戴有些不敢相信趙嶽的經歷。
在現實中,同樣的例子卻有很多。昔日冠軍擺地攤、昔日冠軍賣滷味、昔日冠軍當門衛,這種類似的報道在網上一搜一大片,甚至還被媒體當成自強自立的典範來宣傳。
然而在李戴看來,這些報道更像是在無病呻吟。對於絕大多數運動員來說,退役更像是一場災難。國內的運動員都是從小訓練,除了當運動員之外,沒有任何的一技之長,退役對於運動員們來說,就等於是失去了謀生的手段。
特別是那種退役後自謀職業的運動員,他們沒有學歷,沒有技術,除了四肢發達之外一無是處。手裡拿著區區幾萬塊的退役金,也就只夠擺地攤的本錢,除了擺地攤之外,他們又能做什麼呢?
與之相比,趙嶽顯然更加的倒黴,他失去了運動員的一切,而且還揹負了一身的債務。
趙嶽是自己得了疾病,這個責任不能算在國家隊的頭上,但是李戴卻能夠理解趙嶽的心情。一個無助的人,最需要得到的是別人的關懷和鼓勵,而趙嶽卻在這個時候遭到了強制退役,他自然而然的會將心中所有的負面情緒,發洩到國家隊身上。
李戴覺得,這件事情,必須要告訴一下薛力。
……
李戴撥通了薛力的手機。
“小李,大運會比的怎麼樣了?有沒有拿冠軍?”薛力的聲音從手機中響起。
“拿到冠軍了,還拿了一個季軍。”李戴開口答道。
“不錯,沒有給我丟臉!也沒有給國家隊丟臉,繼續努力!”薛力接著說道:“你專門打電話來,不會只是為了告訴清華大學奪冠的事情吧?”
“有一個叫趙嶽的運動員,您還有印象麼?”李戴開口問。
“趙嶽!”電話另一端的薛力嘆了一口氣:“是個優秀的好苗子啊,天賦很好,本來有希望成為頂尖的短跑運動員,可惜了,得了骨癌,要截肢。怎麼,你在宛州遇到趙嶽了?”
“遇到了。”李戴馬上說道。
“他怎麼樣了?是坐輪椅還是帶了義肢?癌細胞沒有再擴散吧?”薛力急切的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