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戴顯得有些迷茫,他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選擇。
選擇不認罪,官司要繼續打下去,但是即便是威爾弗裡德這種專門打刑事案的厲害律師,也不能保證一定可以贏。李戴可不想去坐牢,而且還可能是十年以上的牢獄之災。正如瑞斯檢控官所說的那樣,即便自由10%的可能性被判有罪,李戴也不願意去承擔這種風險。
與十年牢獄之災相比的話,認罪的判罰的確要輕很多,幾年的緩刑,只要不再犯事就能安然度過,而社群服務的勞動,全當成是鍛鍊身體了吧。
“緩刑的話,一週要兩次向緩刑監督官報備,而且可能有一千個小時的社群服務。如果一天四個小時的話,需要250天,就算是一個月進行五次的話,那就是50個月,也是四年多的時間啊。不過總比坐十年的牢強的多。”
“可是我明明沒有罪,為什麼要認罪!這狗屁的美國法律!“李戴想到這裡,心頭不由得升起一股怒意。
“那個尼可瑞斯檢控官,看似是一片好心的來勸我認罪,而且還給出了撤銷一級謀殺指控的條件,可我本來就沒有打算謀殺別人!這是拿不存在的東西和我做交易,而且還做出一副給讓利的樣子,我憑什麼要答應他?”
“我本來就不應該妥協!”李戴心中已經做出了決定,他知道這個決定或許是一個不理智的決定,但是這一次,他決定跟隨自己的信念。
李戴深吸一口氣,站起身來,向著威爾弗裡德的方向走去。
……
威爾弗裡德律師很安靜的坐在休息室的角落裡,認真的思考接下來的對策。
威爾弗裡德知道,這一輪交鋒,他實際上已經是輸給了瑞斯檢控官。威爾弗裡德不得不承認,尼可瑞斯是一個談判高手,他在最開始的時候故意將條件開的很高,而當他降低條件的時候,也更容易讓對手接受。
更重要的是尼可瑞斯顯然是抓住了對手的心理,他早就猜到,一個有錢人是不願意用自由當做賭注的,當一個人完全不捨得失去當前所擁有的東西,這也就註定了他會選擇妥協。
這是尼克瑞斯慣用的招數,作為一個定罪率百分之百的檢控官,瑞斯知道可以用什麼方法,讓被告儘快的認罪。
面對瑞斯檢控官開出的條件,如果李戴不願意認罪的話,作為李戴的辯護律師,他需要去幫助李戴打贏官司;而如果李戴答應認罪的話,他作為律師也需要跟檢控官談判,獲得更好的條件,比如更短的刑期和緩刑期,更少的社群服務時間。
李戴的兩種決定,對於威爾弗裡德來說也要制定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
“你到底會怎麼決定呢?”威爾弗裡德向著李戴的方向看了一眼,而李戴也在此時站起身來,走向了威爾弗裡德。
“看來李先生已經有了決定了。”
……
“李先生,你應該已經有了決定,我們是否接受檢控官的提議?”威爾弗裡德開口問道。
“我不打算接受檢控官的‘好意’,我要把這個官司繼續打下去。”李戴開口答道。
“你考慮清楚了?我的意思是,你真的能夠明白如果繼續這個官司,你可能會承擔的後果或者風險?”威爾弗裡德開口問道。
李戴卻沒有馬上回答威爾弗裡德,他問了威爾弗裡德另外一個問題:“威爾弗裡德律師,你知道大洪水麼?”
“大洪水?什麼大洪水?是哪裡有發生了颶風,引發了洪水麼?”威爾弗裡德不明所以的問。
“我說的是史前大洪水,傳說中的那一次。”李戴開口說道。
“當然。”威爾弗裡德點了點頭:“據說那次大洪水淹沒了亞特蘭蒂斯,但這和我們的案子有什麼關係麼?”
“關於那次洪水,很多文明都有過記載,像是美索不達米亞、希臘、印度、中國、瑪雅等等,而洪水的成因也各不相同。比如蘇美爾人的神話中說,眾神之王恩尼爾覺得人類太吵了,所以要放出洪水消滅人類;瑪雅文明記載,人類忘記了造物主的存在,於是造物主決定發起一場洪水毀滅人類;《聖經》中提到的故事則是,上帝見到地面上充滿了敗壞、強暴、邪惡,於是他打算用洪水來消滅所有邪惡的人。”
威爾弗裡德律師沒有答話,而是認真的傾聽李戴所說的話。
“蘇美爾人的神話故事裡,有一個個性善良的水神恩基,他事先安排一個叫烏塔那匹茲姆的人上傳避難,躲過了大洪水。這和聖經裡諾亞方舟的故事很像吧?”李戴開口問道。
“是的,上帝發現人類中有一個叫諾亞的好人,於是他指示諾亞建造一艘方舟,並且帶著他的妻子、兒子、兒媳,還有成雙成對的牲畜、鳥類等動物一起上了方舟。然後洪水來了,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晝夜降大雨在地上,洪水淹沒了最高的山,陸地上的生物全部都死亡了,只有諾亞一家在方舟中得以存活。這場洪光水一直持續了220天,而後諾亞的方舟在阿勒山附近停下。四十天後,阿勒山露出了山頂,諾亞放出了一隻烏鴉,但是烏鴉並沒有找到可以棲息的陸地。七天後諾亞又放出了一隻鴿子,而這次鴿子帶回了橄欖樹的枝條,說明洪水終於散去了。”威爾弗裡德開口解釋道,作為一個西方人,他顯然要比李戴更加了解《聖經》所記載了諾亞方舟的故事。
“那你知道,關於這個大洪水的故事,在東方,在中國,是怎麼記載的麼?”李戴一臉微笑的問道。
“願聞其詳。”威爾弗裡德開口說。
“這個故事裡也有父親和兒子。中國的古籍中記載,洪水氾濫,無邊無際,淹沒了莊稼,淹沒了山陵,淹沒了人民的房屋,人民流離失所,很多人只得背井離鄉,水患給人民帶來了無邊的災難。當時的統治者名叫‘堯’,在這種情況下,他決定治理洪水,於是他找到了一個名叫‘鯀’的人,他治水九年,卻沒有取得效果。”
“堯的繼任者名叫舜,他殺了鯀,然後讓鯀的兒子接著治水。鯀的兒子名叫‘禹’,他花費了十三年的時間,終於制服了洪水,期間他從來沒有回過家,即便是經過了家門口,他也沒有走進家門,當十三年後他回家的時候,他的兒子都已經不認識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