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些年張雲威名在外,戰功赫赫,先後率領獨立支隊殲滅鬼子數十萬,是八路軍中最讓鬼子膽寒的對手,但事實上他卻一直是一個極為保守的將領。
按照丁偉在鐵三角聚會時的笑談,張司令指揮作戰有“三不打三必須”。
所謂“三不打”,就是犧牲太大的戰鬥寧願不打,沒有把握的戰鬥絕對不打,火力不遠超鬼子的戰鬥儘量不打!
而“三必須”,就是必須保持戰場敬畏,不和鬼子玩心思;必須保障後勤充裕,不讓戰士缺彈藥;必須避免無謂犧牲,不讓軍屬留遺憾。
因此獨立支隊從來都是以強擊弱,以眾敵寡,習慣火力致勝,用“張雲彈藥量”將無數鬼子送進了地獄。
而在指揮聯合空軍方面,張雲更是保守到家。
雖然歷次大規模作戰中,美國方面的指揮官屢屢建議聯合空軍機群要遠赴敵人控制區域作戰,儘快消耗敵人戰機,全力奪取制空權。
但考慮到八路軍空軍底子太薄,飛行員培養能力和整體數量不足,張雲一直強壓著聯合空軍儘可能在己方實控區域作戰,以地面優勢盡最大努力儲存己方飛行員。
這固然可以較好儲存己方力量,幫助聯合空軍快速積累飛行員,但確實也是一種極為保守的做法,甚至稱不上正確。
畢竟,空軍本身是一種進攻性而非防禦性力量。
細數軍事歷史上,凡是大規模戰爭,奪取制空權都是交戰雙方的重中之重。
而奪取戰場制空權,就決不能讓空軍固守家中,而是要依靠戰機前出,以機群摧毀敵人前沿機場甚至是後方機場。
這其中,必然也會伴隨著大量的飛行員損失。
根據張雲來自後世的記憶,整個二戰期間,鬼子損失了超過5萬名飛行員,漂亮國則損失了超過10萬飛行員,漢斯國損失68萬,腐國損失7萬,毛熊雖然沒有準確資料,恐怕也損失了超過10萬。
甚至,就連國府都損失了超過5000名飛行員。
可以說,二戰戰場上,飛行員也只是一種昂貴的消耗兵種,與其他兵種沒有什麼兩樣。
同樣的,奪取制空權雖然會造成飛行員損失巨大,但一旦奪取後則好處多多。
歷史上,漂亮國在奪取制空權後,以超大規模戰略轟炸大量摧毀了漢斯國和鬼子國內的工業城市,嚴重降低兩國的戰爭潛力,進而為最終勝利奠定了基礎。
正是因為知道機群前出必然損失巨大,張雲此時打算發起對瀋陽、長春等地的“大轟炸”,絕對是下了很大決心。
當然了,如今八路軍聯合空軍轟炸機數量不足,且缺少b17、b29等戰略轟炸機種,張雲也打算儘可能完整接收鬼子建設下的東北工業能力,自然不會發起什麼戰略轟炸。
他的想法,是以摧毀鬼子地標性軍營、建築等方式向東北百姓宣告八路軍的到來,輔助以拋灑大量傳單,讓此時絕望的東北百姓知道勝利就在眼前。
這樣醞釀一段時間後,後續部隊就可以較為方便獲得3000萬憤怒百姓的民心。
大軍所到之處,自然可以快速獲得老百姓支援,進而獲得八路軍最緊缺的情報和人員補充,進一步加速部隊收復東北的程序。
……………………
主意既定,張雲很快就將偵察報告以及最新命令報往了總部、老家。
老家人對此倒也沒有什麼異議,反而很是認可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