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這個篇章不長。
取材了三條線,一個是連鎖酒店入住梅溪縣的線,還有一個傳統酒店的線,以及最後民宿的線。
這是一條發展線。
最開始是傳統酒店的線,一個老闆帶著攝製組進了一家酒店。
他講述了這家酒店五十年的歷史,一開始還是一家招待所,後面變成了民營,成為了梅溪縣最早的一批正兒八經的酒店。
整棟樓前後裝修過八次,重建了一次,現在還是一家酒店。
但老闆已經換了,現在的老闆是梅溪縣最大的企業,也就是張四海家裡的。
帶著攝製組拍攝的老闆不是現在的老闆,是擁有這家酒店三十年的老闆。
從二十六歲到五十六歲,他這輩子最大的成就有兩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這家酒店。
跟著前老闆一路緬懷,為什麼會把這邊賣了?要知道這邊現在也是梅溪縣的地標建築之一。
因為孩子,孩子創業賠錢了,需要資金去填補窟窿,而且他經營起來也很吃力了。
連鎖酒店進來了。
在這個大環境下,把酒店賣出去了,這就是他第二最有成就感的事,他兒子創業發展很順利,現在身價九位數。
講到這裡,插進來另一條線,連鎖酒店的線。
連鎖酒店進來會有市場考察,梅溪縣這邊算是個旅遊小縣,有人流量,並且發展的還行。
連鎖酒店進來,本地酒店受到的衝擊是巨大的。
外來的人幾乎都是入住連鎖酒店,酒店的生存拼的不是旺季,旺季幾乎都有人,拼的是淡季,連鎖酒店本身就是一種保障。
老闆就在這種情況下又遇到了孩子生意需要資金,把酒店賣出去了。
但是,做了大半輩子這個行業,脫離不了了。
後來孩子的生意有了起色,並且做的很成功,老人終究放不下自己做了三十年的事業,去鄰近的一個小村莊開了一家民宿。
民宿比起酒店肯定是比不了的,但是更具情懷。
一共也就八間客房,全是他自己的審美,不求多賺錢,只是給自己找點事做。
一個人串起了整個住這個篇章。
行這個篇章分為內外兩個部分。
內是縣內交通。
講述了幾個老司機的故事,那個時候各個村莊只有一條公路,一天也只有一趟進城的車,隨著縣城的發展,慢慢有了好的路,和一天三趟的車。
對外,梅溪縣的交通也發達。
陸地上有高速,去年通了高鐵,並且地處長江支流,還有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