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妹妹的水平是知道的,做不出來這一桌子菜,所以自動就忽略了。
“這是小妃做的?”
“什麼意思,你這是說我做不出來嗎?”楊小月嘟嘴道。
“你做得出來嗎?”
“....”
“不過,這一道小炒牛肉應該是你做的!”
“你怎麼知道?”楊小月詫異。
這一桌子菜,她就燒了一道小炒牛肉,然後還被哥哥給認出來了,這麼神奇嗎?就連一旁的段椏妃也有點吃驚。
楊修遠故作神秘的笑道:“不告訴你!”
“那你猜猜還有那道菜是我做的?”
“沒了!”
“厲害了,不愧是我哥。”
楊小月和段椏妃都認為這是楊修遠足夠了解妹妹,其實不然,在楊修遠眼裡,太好區分了。
妹妹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姑娘,雖然在自己的引導下,有了一些改變,但有些習慣不容易改。
比如做菜,農村的習慣偏向是熟,小炒牛肉中的辣椒炒軟了,也許味道會更好,但有點失去了辣椒青綠的光澤,乍一看沒區別,實際上是觀念上的區別。
比如桌子上還有另一道炒菜,番茄炒蛋,妹妹也會做,但為什麼能判定不是妹妹做的呢?
因為番茄才剛剛炒出汁水就起鍋了,紅黃相配,再加上蔥花,很漂亮。
若是妹妹來做,她能把番茄燉爛了在放雞蛋,那樣會更好吃。
很明顯,段椏妃的做菜習慣偏向是色,色香味的色。
再就是桌子上的排骨湯,更容易看出來,玉米排骨湯,很清亮。
要達到這種清亮的色澤,必須要一直呆在旁邊打去浮沫,這不是焯一次水就能達到的效果。
這些經驗來自於一個廚師朋友,他很厲害,能透過菜識人。
所以,不是楊修遠不說原因,而是這是一種兩個階層的一些生活習慣。
也許以後會變,但得靠精緻的生活環境才能養成。
當然,當一個精緻的豬豬女孩也很好。
生活沒有標準,看喜好。
吃完飯,楊小月拖著楊修遠進了自己房間。
“哥,我這裡有新被套,晚上你就睡我這屋,我去和椏妃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