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不說,今天日萬。」
太原,梅山會議廳。
當黃河在綏遠地區東奔西走,穩定發揮兔子的傳統藝能大搞工業基建時,遠在幾百公里外的八路軍總部也沒有閒著。
“九月打雷十月霧,來年豐收保不住啊。”
“去年豫省就遇到了旱災,各個縣區的糧食收成非常差,老百姓們一度只能靠僅存的餘糧度日。”
“如果今年春天還是不下雨,那對所有人來說都會是一場嚴峻的考驗。”
“說說自己的想法吧,集思廣益才能早日解決問題。”
大型天災,並非全無預兆。
從1941年的春天開始,整個母親河的中下游區域及其周邊地帶,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旱災。
只不過由於農業和經濟的損失尚處在可控階段,各省各地區的老百姓才沒有被突如其來的災難擊垮。
可是!
如果今年春耕再不下雨,那就意味著整個中原一帶,大機率要在七月左右面臨饑荒,尤其是被花園口戰神糟塌過的豫省。
向來講究以民為本的八路軍,自然是不會眼睜睜地看著老鄉們受難,這就是本次總部召開臨時會議的原因。
副總參謀的開場白,讓會議室的一眾大佬們陷入了深思。
片刻後,師長率先打破沉默,緩緩地說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
“各位,果脯高層什麼辦事風格,在座的你我都一清二楚。指望那些人能夠積極救災,還不如炮擊龍王造一場雨。”
“我個人建議,咱們八路軍絕對不能坐以待斃。”
“總部應該派一支部隊作為先遣軍,南下進入豫省提前籌備抗災工作,要讓災難始終慢我們一步。”
“一旦災情發生,我們便力挽狂瀾,救人民於水火之中。”
此話一出,在場眾人皆是贊同地點了點頭。
對於救災這件事情,在全民國的各大勢力中,就數TG的應對手段最為科學。
這是因為絕大多數的根據地,都是建立在氣候環境比較惡劣,且經濟條件較為落後的偏遠地區。
上述的條件,再加上鬼子和果脯的雙重封鎖與反覆圍剿,讓同志們活動的區域更容易發生災荒。
正所謂是久病成良醫,經常處理同一型別的問題,自然就總結出了很多的寶貴經驗。
“哈哈,老劉的想法跟我不謀而合啊。派兵南下,我看行!既然大家都沒有什麼異議,那就來商討一下由誰來帶隊。”
“有沒有人毛遂自薦?”
聞言,三大主力的高階指揮員們,統一將目光移到了129師的空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