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在場眾人的歡呼,黃河小跑著來到講臺。跟自家大哥相比,他這個“俗人”就要更直接一些。
“同志們,今天我在此向你們做出承諾。在未來的日子裡,廠區內會陸陸續續補全醫院、學校等基礎設施。”
“雖然我們是重工業區,但是輕工業也不能落下!在今年上半年,我會優先規劃出一所毛紡廠!”
“還有!等所有大型裝置全部就位,我會讓太原的腳踏車廠送一批成品來,給每家每戶配一輛腳踏車!”
聽到黃河的承諾,工人們先是愣了一秒,緊接著便爆發出了山呼海嘯般的歡呼。
這就是精神和物質結合的力量,雖然多多少少有些不合規矩,但這些主動背井離鄉的同志們絕對配得上如此待遇。
動員大會結束後,剪彩儀式正式開始。
在某人的強烈要求下,自家大哥拿起廠長遞來的剪刀,一刀剪斷了帶有大紅花的紅色布帶。
最終的拍照環節,黃河也有些許參與度。他背身站在鏡頭的左上角,只給後世的人留下了一個挺拔的背影。
······
在鋼廠的食堂吃完午飯後,二人在保衛科和警衛排戰士們的護送前,來到了縣城另一角的第一機械廠。
包頭嘛,土特產除了呂布以外,那必須是坦克。
騎馬上學上班是什麼莫名其妙的刻板印象,人家明明是人手一臺59。
其實在黃河沒穿越前的幼年時期,就十分羨慕當地的小孩。
他所在城市的公園內,雖然陳列著一架殲5和一門不知名的高射炮,但跟北方兵器城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這個4A級景點內,可是塞滿了海陸空三軍的退役裝備,全都是經過處理的真傢伙,每一個都可以進去甚至是操作。
別的孩子週末去公園玩遊樂設施,包頭的孩子一放假就去鑽坦克摸艦炮,童年真心硬核到難以想象。
跟鋼鐵廠的情況不同,第一機械廠此時尚在準備階段,許多大型裝置還在除錯和組裝。
二人剛剛進入廠區,就看到了工人同志們正在安裝模鍛錘。這玩意的總重量足足有十六噸,是生產坦克裝甲的關鍵機械。
“黃局長,我們廠預計還需要一個月的時間才能開工。不過大傢伙都是熟手,月產量跟太原時期比只高不低。”
“如果可以從兄弟單位借點人的話,準備工期可以縮短至三個星期。”
廠長的彙報,在伍大哥聽來是中規中矩,甚至還覺得一個月有些久。
畢竟送往北邊的援助裡,每一批都要提供近百輛蟬式坦克。如果不能及時生產,那就得抽調部分庫存。
可在黃河耳裡,一個月就開工簡直是華北超人行為。
當初同志們剛剛拿到蟬式坦克的生產線時,光是組裝這一步驟便花了四個月的時間,就這還是系統提供了包括枕木在內的全部裝置。
現如今只需要一個月,那必然需要沒日沒夜的幹,他都能想象到工人們有多拼命。
“大家辛苦了,我在鋼廠那邊承諾的事情,廠長你應該知道。對於咱們第一機械廠,我肯定一視同仁。”
“不過工期真的不用那麼趕,安全生產是重中之重。”
“人手的話,我會去找張萬和,爭取從晉省調來一批有基礎的同志。”
原本想寫3000的,但是寫著寫著就5000了。可能在12點前還有2000,有機會湊個日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