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某些不可描述的原因,會議的主持人得換成副總參謀。」
五分鐘後,總部的通訊員將剛剛編寫好的電報成功傳送至邊區,內北廳會議繼續進行。
“好啦,顧問團的事暫告一段落,開始下一項事宜。”
“接下來的內容,都是未公開的絕密檔案,絕境戰狐的意思是讓大家一起來分析分析該計劃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來,先看這封信。”
信?居然不是電文。
戰爭年代,什麼樣的事情才會選擇用人肉送信的方式傳達?這麼謹慎嗎?
帶著心中的疑惑,黃河接過副總參謀親手分發下來的資料夾,緊接著便迫不及來地開啟查閱。
資料夾裡的信件一共分為兩份,第一版的內容是由略顯潦草的俄語書寫,上面甚至還有幾處拼寫錯誤,一看就知道是原件的手抄件。
第二版的文字則換成了中文,很顯然是原件的翻譯件,估計為了照顧幾位不會俄語的大佬。
正當黃河仔細閱讀信件時,站在壁掛地圖旁的副總參謀開口說道:
“如你們所見,這是一封求援信。”
“當然,如果你們願意的話,也可以理解成盟友的請求。”
“傳送信件的人,是一年前回到山城的崔先生。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信裡面的內容絕對得到了他上級的授意。”
此話一出,黃河立即將檔案翻到了最後一頁,準備看一看落款人是誰。
果不其然,他在末尾處找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一個由十一個字組成的複雜人名。
在原本的時間線中,老崔因為熟悉民國的情況,且有著跟果脯溝通的經歷,才被上級派去了山城工作。
如果黃河沒記錯的話,對方應該會在三個月後回到祖國,然後就直奔歐洲東線戰場。
不過現在
歐洲東線戰場的強度可不是開玩笑的,如果不是冬將軍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誰知道現在會發生什麼事呢。
如此一來,一切都可以說得通了。
作為一名漂流在外的高階指揮員,老崔必然會盡可能地想辦法幫助祖國排憂解難。
就在黃河思考的這段時間,副總參謀在地圖上的綏遠地區畫了幾個圈,隨後對著參加會議的同志們說道:
“對方在信裡明確表示,希望邊區能跟他們簽署一份租借法案。”
“那邊的人,對咱們八路軍現在使用的40火、各口徑迫擊炮防空炮、颶風、颱風、噴火,尤其是空中火車運輸機十分感興趣。”
“值得一提的是,信裡還特殊標註了一件事。他們還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包括但不限於棉花、食物、稀有金屬、桐油和豬鬃等。”
聽到這裡,黃河已經合上了資料夾。
無他,信裡的內容可以簡單地總結成一句話:我,慈宗,打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