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式戰疾風正式服役前,九七式、隼、鍾馗、飛燕都得在噴火屁股後吃灰,前兩位甚至連尾燈都看不見。
哪怕日式戰鬥機的急速代表,被陸航稱為大東亞決勝機的疾風,也得配上高辛烷值汽油才能跟噴火在速度方面一較高下。
不過到了1944年,說不定民國的天空到處都是暴風+怨恨這種效能怪物,甚至是流星+吸血鬼的噴氣組合。
四式戰?
哪涼快哪待著吧。
言歸正傳,就當噴火編隊準備依靠速度優勢,向逃離戰場的敵人發起追擊時,王亥隊長卻收到了一條來自地面指揮中心的訊息。
除了敵人的具體數量和撤離方向以外,情報裡還特地強調了劉團長的發現。
這其中就包括了“九七式戰鬥機”體型的變化,以及鬼子似乎在起落架上進行了技術迭代,讓它可以自由收起。
“能收起落架的九七式,外形酷似胖頭魚的九七式?”
唸叨著情報中的關鍵詞,王亥隊長一邊駕駛著戰機追擊,一邊在腦海中苦思冥想。
很快,一個大膽的猜測湧上心頭。
“看來鬼子們也換了新裝備啊,今天進攻大同的編隊裡應該有一式戰和二式戰。”
“有意思,看來華北空戰結束了歐洲西線的階段,正式進入了太平洋戰爭的新篇章。”
中條山戰役時期,八路軍空軍的主力是鬥士、颶風和噴火三兄弟。
其中噴火和颶風,主要負責幹掉護航的九七式戰鬥機。而鬥士和少量的颶風,負責攔截來襲的轟炸機。
正是因為上述的組合,戰後空一師的同志們會戲稱中條山空戰是民國版不列顛空戰。
足足捱打了半年,鬼子陸航終於痛定思痛,拿出了兩款新型戰鬥機。
如此一來,華北戰場的空戰將會迎來一波史詩級的升級。雙方的出戰選手即將變為颶風+噴火+颱風+布倫海姆對陣九七式+一式隼+二式鍾馗。
再算上地面跑的未成年版M3斯特亞特,這不就是太平洋戰爭的青春版嘛。
分析出正確答案後,王亥隊長搖了搖頭將雜念丟擲腦海,緊接著便在通訊頻道內向隊員們提醒道:
“同志們,我剛剛收到了緊急情報。敵人的陸航,裝備了兩款新型戰機。”
“其中外形跟九七式很像的是一式戰鬥機,它在火力方面上沒什麼升級,依舊只裝備了兩挺7.7毫米的機槍。但機動性和速度上有所提升,千萬不要跟敵人盤旋格鬥。”
“從整體效能上來看,咱們的噴火佔據著絕對的上風。我們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迫使敵人走出舒適圈作戰。”
王亥隊長的語氣很輕鬆,似乎並沒有把敵人的新飛機放在眼裡。
這倒不是他太過自傲,主要是因為鬼子的一式戰早期型號,戰鬥力真心挺一般的。
正常情況下,只要在交戰的過程中選對正確的戰術。就算是布倫海姆那種有些過時的重型戰鬥機,都可以用自衛火力幹掉王牌飛行員駕駛的凖。
不等隊員們回話,王隊便繼續傳授對敵經驗。
“剛剛提到的一式戰隼,它在低速的時候可以完成很多高難度的特技動作。”
“這架戰鬥機,在240千米到400千米每小時這一區間的加速能力很強。從戰術層面來說,我們應該把敵人帶到五千米以上的高空作戰。”
太平洋戰爭初期,有一批來自帶英本土的飛行員,非要用對付BF109的水平機動跟鬼子們硬碰硬。
結果可想而知,僅僅一週的時間英軍就損失過半。
畢竟一式戰的重量很輕,盤旋的過程中可以直接從內側切入,最終會以匪夷所思的方式繞到你的六點。
跟它們交手,最正確的方法就是俯衝射擊,一輪攻擊結束就立馬重新爬升高度,說白了就是經典的BZ戰術。
巧了,這玩意可是空一師的基礎訓練科目,也是每一名戰士的拿手絕活。
粗略點講述了一式戰鬥機的優缺點後,王亥隊長又開始講第二款。
“整體的體型較小,但是頭部較大的戰鬥機是二式。這款無論是在火力上還是速度上,都比九七式和一式出色。”
“它裝備了兩門7.7和12.7毫米的航空機槍,備彈的數量也可圈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