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真能成功,陸戰一團的戰鬥力將再次迎來飆升。
畢竟不能反坦克的防空車不是好坦殲,誰能拒絕高炮放平呢。
“嗯,新中型防空炮的確是37毫米。”
“等兩條生產線徹底落實以後,我會親自帶人研究你剛剛提出的方案。”
“就算中防空的重量超出哈米爾卡滑翔機的極限,一般的野戰部隊肯定可以攜帶。這事要是真成了,絕對有你李雲龍的一份功勞。”
蟬式空降坦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改裝潛力。
由於它的發動機是航空發動機變型而來,同等重量下動力堪稱輕坦中的小霸王。在原本的歷史上它甚至被改成空降牽引車,專門負責為傘兵拉短管的空降105榴彈炮。
也曾經扛過75炮,作為自行火炮出現在戰場。
新武器施耐德37毫米中型防空炮也是好東西,它的全名是1936。
雖然是一門1936年定型的武器,但從紙上資料上來看卻一點也不輸給毛子們的M1939式37毫米高射炮。
它的理論射速每分鐘可以達到120~175發,戰鬥射速每分鐘也有85發。
最可貴的是它的戰鬥全重只有1340千克,足足比M1939的重量輕了四成有餘。
重量輕,但是最大射程和射高也沒有打折扣,分別達到了8500米和6500米,只能說施耐德不愧是法國火炮界當之無愧的龍頭公司。
只可惜這麼好的武器,法國在投降前都沒有裝備幾門。
臨到最後的緊急關頭,那七個可憐的野戰防空團還在使用哈奇開斯13.5毫米重機槍,和75毫米的32。
面對邁耶駭人的轟炸,基本上沒有什麼還手的能力。
一旦蟬式和施耐德37毫米防空炮合體成功,那絕對是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
十分鐘後,二人來到了太原兵工廠的大門口。
這裡離總部的距離本就不遠,甚至部分辦公室裡還有通往督軍府的秘密地道。
此時廠長正在一處涼亭下等候,看到黃河與李雲龍出現後便立馬面帶笑容迎了上去。
“老黃、老李,好久不見啊!歡迎二位來咱們兵工廠參觀考察,同志們可是一直在盼著你們來視察工作呢!”
“跟我走吧,咱們先去各個廠區轉一轉,看看現有的武器生產線。”
“如果有什麼建議或者意見,一定要當面提出來。大家都是老熟人了,不用給我留面子。”
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哪怕是閻百川統治山西的鼎盛時期,太原兵工廠內也存在著一批我軍的潛伏人員。
同志們隸屬於北方局,他們早在1927年便潛入兵工廠開展秘密活動。
全面抗戰開始前,絕大多數的罷工活動都是在工會的領導下才能順利舉行。
太原淪陷後,上千名職工懷著抗日救國的熱情,衝破鬼子們設立的一道道封鎖線。他們義無反顧地投身根據地,成為建立和發展軍事工業的骨幹力量。
在三大主力的軍工區中,往往都能看到這些同志們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