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虎節堂中。醜郡馬宣贊賣足了關子。這才說道:“小將所薦之人非是別個。乃漢末三分義勇武安王關羽關雲長嫡派子孫。姓關名勝。他生得規模與祖宗十分相似。座下赤菟追風馬。掌中青龍偃月刀。自小熟習武藝。暢曉兵機。不但是萬人敵。亦將帥之材也。”
堂前眾人紛紛議論:“原來是關聖後人。”
蔡京笑問道:“關勝之材。比宣將軍如何。”
宣贊嘆道:“小將比之。真如寒鴉對綵鳳。弩馬見麒麟。安敢與其人相提並論。”
蔡京“哦”了一聲。精神一振。埋怨道:“既是這等英才。何不早聞。更多更快章節請到。”
宣贊答道:“皆因關勝生性耿介。不善逢迎。因此惡了上官。這才不得升用。如今他雖屈為蒲東巡檢。但卻位卑不改憂國之志。時常與小將書信往來。抒發報效國家之壯思。老太師若能破格錄用於他。拜為上將。救大名。平賊寇。真如反掌之易。”
蔡京心道:“我只說驅虎吞狼。沒想到虎嘯深山。又引潭蛟出水。這宣贊文武兼資。已屬偉器。那關勝能得宣贊如此推崇。必非凡品。既如此。我便順水推舟。叫他們二人結伴往大名府解圍。事成之後。別作計較。”
主意拿定。笑向堂中眾人道:“宣將軍直言薦關勝。諸君意下如何。”
眾官拱手道:“全憑太師做主。”
蔡京朗聲道:“為國求賢。應有一木支大廈;齊家教子。不及三葛在南陽。野有遺賢。乃宰相之過也。老夫豈可聞過不改。尸位素餐。宣將軍。你既與關勝相識。便命你為使。齎了文書鞍馬。星夜火急往蒲東去禮請關勝。你可願往。”
宣贊聽了。撲翻身便拜:“老太師既生俯就之心。宣贊安敢有清高之意。便請老太師賞一角文書。小將拿著揚鞭即走。誓不誤了國家大事。”
眾官員皆相顧嘆息道:“太師爺如此禮賢下士。真社稷之臣也。只有當今聖天子在位。第一時間更新 才能湧現出老太師這等忠臣、賢臣、明臣、錚臣……太師趨亦趨。太師馳亦馳。太師奔逸絕塵。我等只好瞠乎其後矣。”
蔡京聽了。心頭大悅。含笑道:“眾人休要誇我。今日得進賢良。皆宣將軍之功也。”
眾官亂紛紛爭道:“宰相賢明。轄下才能耿直。若不是老太師有清德。哪裡能輪到宣贊出頭。……”
在一片沸反盈天的歌功頌德聲中。宣贊冷哼一聲。攜了文書表禮。星夜往蒲東去了。。救兵如救火。國家大事是耽誤不得的。
一路換馬不換人。一日後。早到蒲東。直入縣尉司。第一時間更新 那縣尉聽說是東京有使到來。還以為是本縣大老爺貪贓枉法的事發了。身為幫兇。自然魂不附體。戰戰兢兢出來迎接時。聽宣贊說起。才知道使者急至不是為了肅貪。而是表彰延請本地的賢士來了。
知道是虛驚一場後。縣尉收拾起忐忑之色。將臉一抹。換上了歡欣鼓舞之容。其轉換之快捷。實為神技。後來這縣尉輾轉去了四川。開創了川劇變臉絕藝。為中華傳統文化藝術的繁榮添了磚加了瓦。此是後話不表。
肚裡有了底。心中不發虛。縣尉急忙派人請了縣令過來。縣令脅肩諂笑地請問宣贊道:“卻不知大人光降。卻要請本地哪一位賢士。”
宣贊冷笑一聲:“你這縣裡賢士很多麼。”
縣令昂然道:“聰明特達者。有捌玖人。皆可稱賢士也。”手一揮。門外立時湧進捌玖個肥頭胖耳、獸面禽形的奇葩來。羅拜於宣贊面前。卻都是縣中和縣令狼狽為奸的土豪劣紳。這些傢伙每日都在縣令門下趨奉。正好趕上了今日這一場熱鬧。
宣贊掃了這批人一眼。轉向縣令問道:“此捌玖人。真賢屍也。似君之才卻又如何。”
縣令被宣贊一讚。渾身的骨頭都輕了數兩。連忙謙虛道:“如僕之才。本縣車載斗量。不可勝計。”
宣贊便把話風一轉:“既如此。縣君為國家求才計。何不退位讓賢。”
這一下奇兵突出。差點兒沒把縣令一口氣梗死。急忙擺手道:“大人說笑了。朝廷官爵。豈是隨便容許私相授受的。放著大宋律法在。僕不敢逾距。”
宣贊放眼四顧。周圍看熱鬧的吏員雖然越聚越多。但卻不見關勝的身影。宣贊心念一轉。暗道:“是了。關大哥何等驕傲之人。豈肯隨這些俗人同列。來湊這等膚淺的熱鬧。”
於是單刀直入地問道:“關勝何在。”
縣令茫然道:“關勝。關勝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