佈置好了一切,馬植又回去了,畢竟他現在的身份是中華聯邦使節團的隨從僕役,如果夜不歸宿的話,很容易引人懷疑,就算他找一個宿花眠柳的藉口,但道德上的非議也無法令使節團接受。
劉範和李奭則前往上京臨潢府城的馬府去尋找老大馬柔吉,向他報告馬老二一別經年後悄然迴歸,準備大吃特吃燕雲回鍋肉的訊息,然後大家暗中按馬植的計劃佈置一切……
馬植回到使節團駐地後,見大家都無所事事的樣子,一打聽才知道,遼國皇帝傳下諭旨,說讓南朝使節程萬里在金亭館驛好好休息一天,以緩解長途跋涉的疲勞,這一來,倒讓使節團大部分人心中繃著的弦略鬆了一些。
於是第二天,馬植再一次隨著眾人,大搖大擺地出了金亭館驛,往街上閒逛。等逛進那間小院子時,早被一人一把擁住:“二弟!”言簡情深,已是淚如雨下,李奭與劉範在一旁,也陪著流涕。
此人正是馬植的族兄馬柔吉,他和馬植南北相隔,數年未見,今日重逢,不免失態。
馬植眼圈也不由得紅了,但還是壓抑了感情道:“大哥,若只是抱頭痛哭,能哭回燕雲十六州否?”
聽了此言,馬柔吉急忙拭了淚痕,正色道:“是我忘情了!”
馬植便問道:“昨日小弟承託之事,卻辦得如何?”
三個兄弟齊聲道:“幸不辱命!”
馬植聽了大喜道:“既如此,咱們便趕快行動起來!”
當下一番忙亂,眾人幫著馬植披髮左衽,一會兒工夫就打扮成了遼國護衛的模樣,馬植覓銅境自照,不由得笑了起來:“元首大人此計著實精妙!來來來,大哥,咱們往見老爺子去!”
馬植話中的這位老爺子,指的是上京臨潢府中馬氏一族的族長馬人望,馬柔吉、馬植,都是他的子孫輩兒。別看現在的馬人望年過八十,但遼國皇帝耶律延禧敬重其為人,暫時貶退親信的蕭奉先後,還是請老頭兒上朝,與耶律大悲奴、蕭查剌、柴誼、吳庸分掌南北院事,位高權重。
問題是馬人望雖然是有道德、講操守的名臣,但到底人老不以筋骨為能,要他整天辦公,實在是催他早死。因此遼國天祚帝耶律延禧開恩,許他上朝一轉,就回府安歇靜養,免得老胳膊老腿兒運轉不靈,就交代在哪兒。
享受這一特供待遇的,同樣還有耶律大悲奴、蕭查剌、柴誼、吳庸四人,這四位臣子權力和馬人望一樣大,年紀也一樣老,五個人加起來四百歲,都屬於棺材瓢子級別,讓他們幹事,簡直就是豆腐疊下肉價錢。耶律延禧當然知道這五個老頭兒做事效率低下,但他就是要用這五個人,等朝政因此被荒疏得令人受不了時,他就可以再把原來的蕭奉先給提拔回來了。
按慣例,今天的馬人望上完了朝點完了卯,現在應該已經回到自家府中安養去了,馬植就是要趁這個機會,前去拜望拜望老爺子——別人不知,他卻屬於親近子侄,自然知道廉頗雖老,但飯還是能吃鬥米鬥面的。
只不過馬植到底是遼國的叛臣,明目張膽地出現在馬家宅子裡,實在驚世駭俗了些,因此才喬裝改扮,只推是族兄馬柔吉的護衛,不聲不響地溜達到老爺子身邊,摒退左右時,這才突然上前揭破自家真面目拜見,如此瞞天過海暗渡陳倉,方見波瀾不驚之奇效。
見馬植裝扮停當了,馬柔吉當先而出,馬植在他身後捧了一個大大的錦盒低眉順眼地跟著,李奭劉範大張旗鼓地將馬柔吉他們送了出去——在外人看來,這只是上京臨潢府兩大豪客李奭與劉範在藉著馬柔吉來走通馬人望這條門路而已,在這個行賄無罪、貪贓有理的與時俱進時代,又算得了什麼呢?
馬柔吉騎馬而行,馬植一路小跑著隨在馬後,不多時到了馬府後門下馬,自有家中下人將馬匹收了進去。馬柔吉指了低頭的馬植道:“這是李三爺劉四爺派過來向老大人獻禮的——老大人何在?”
李三爺和劉四爺素來和馬柔吉過得好,家下人早見得多了,誰也不以為奇,便有人回道:“回吉少爺的話——老大人同往常一樣,下朝後還是在書房養靜。”
馬柔吉聽了便“哦”一聲,帶了馬植便往書房去。馬植低著頭一路行來,心中思潮翻湧,感慨萬千,這些道路自己從小走熟了的,想不到還有這舊地重遊的一天。
待到了書房外,但只見四下裡竹影森森,清幽怡人,門前站著兩個打瞌睡的垂髫小童,場面倒象幅畫兒一樣。馬柔吉和馬植相視一笑,然後馬柔吉上前悄聲問道:“老爺子可安好嗎?”
未等兩個小童回答,書房中便有一個蒼勁的聲音響了起來:“是柔吉嗎?進來說話!”
馬柔吉向馬植點點頭,兩人一前一後進了書房。馬柔吉直接登堂入室,馬植捧了錦盒只在外進候著,看著老祖宗書房中依然和數年前一樣,幾乎沒什麼佈置上的變動,馬植心中又是一陣感慨——老祖宗終究是個念舊的性情啊!
卻聽內進中馬柔吉恭聲道:“孩兒給老祖宗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