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霸宋西門慶> 第十三章 暗流洶湧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十三章 暗流洶湧 (1 / 2)

安道全著實是用藥如神,只數日間,柴進身上內外傷俱大有好轉,可以扶杖而行了。

這一日,高唐州萬人空巷,都來城外亂葬崗子上解冤吐氣..原來今天梁山要處決高廉滿門。不過和這些天來百姓控告的貪官汙吏比起來,高夫人殷氏和殷天錫簡直就成了唱配角的陪襯了。

高唐州的贓官真叫個多,怪不得說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有高廉這麼個橫行無忌的知府在,底下人能好得到哪裡去?殷天錫縱然驕狠,但一個人作惡有限,反倒是底下抱成團貪腐的一大撮官吏積惡如山,其吏治之馳廢,底線之淪喪,真是觸目驚心,若不是梁山打下了高唐州,這裡百姓冤沉海底,永無出頭之日。

行刑者皆是梁山在高唐州招募的新兵,新兵須見血,正好拿這些禍害百姓的禽獸來練手,同時兼報私家的血海深仇,正是一舉兩得。在梁山老兵的指點下,一天斬殺下來,百餘把大刀都砍缺了。金錢豹子湯隆事後搖搖頭,看來這些大刀只能重新回爐了。

柴進強扶著病體,看著處決了仇人,感慨萬千。西門慶把他家家傳的丹書鐵券遞了上去:“柴大哥,這個我借來把玩了兩天,現在是還你的時候了。”

丹書,御用黃綾,以特製硃砂由官家親筆書寫對寵臣的眷顧之辭,蓋皇帝印璽,最後以礬絹了,千年不壞;鐵券,形如覆瓦,面刻制詞,底刻寵臣告身和其人子孫免死次數。質如綠玉,不類凡鐵,其字皆用金填,象虎符一樣分為左右兩塊,一塊本爵收貯,一塊付皇家內府印綬監收藏備照。

柴進呆呆地把著丹書鐵券看了半天,突然手一揚,將這兩件令西門慶讚歎不已的文物直丟進眼前的屍山血海裡去,並淡淡地道:“世道如此,留之何用?”

他身邊的無嗔和西門慶均默然。西門慶雖然覺得可惜,但也沒有想著去撿回來,只是不由得暗歎:“宋朝的鐵券,後世的憲章,在腐黨惡政之下,皆成廢物!”

梁山在高唐州安民放糧、招兵除奸已畢,終於是得勝班師的時候了,西門慶提調著小嘍羅們把府庫裡未盡的浮財餘糧都搬到徒駭河船上。這一次出軍,雖然施捨給百姓不少,但高廉和他手下的虎狼之吏們都是刮地皮的好手,十去七八後,留下來的戰利品依然令人咋舌,梁山算是發了筆橫財。

高唐州百姓扶老攜幼,直把梁山人馬送出十里之外,至有不能相舍舉家追隨者,這些百姓西門慶自派人妥善安置。

行軍十餘日,兵馬回到梁山,晁蓋亮全隊迎接。見了公孫勝、無嗔,晁蓋大喜,再看到山寨裡又添了柴進、湯隆兩個頭領,不用說,自是擺筵作賀。

有人歡喜有人愁。繼山東鄆州之後,梁山又鬧動了河北高唐州,宋朝北方官場震動,貪官汙吏,人人惶惶不可終日。那高唐州歸大名府博州治下,博州雖知殺了高廉,失陷了城池,但哪裡敢來管?直等到梁山人馬都走了,官員們這才寫表差人申奏朝廷。

表上說甚麼“本年五月,有梁山泊賊寇八萬餘人馬,攻破高唐州,殺知府高廉以下官吏千餘人。博州人馬,上自知州,下自吏目,皆率兵丁捕役奮勇來救,與賊巷戰於城中。賊雖為烏合之眾,然蟻附而來做困獸猶鬥,亦使官軍死傷極多。仗官家洪福,朝中各位大人籌劃得宜,將士用命之下,十餘日後賊人終潰,一路敗逃出城,高唐復歸國有,然城中百姓,已遭大劫。事關叛逆,理合飛行稟報,懇請朝廷派兵進剿。又及,高唐州經此一役,府庫殘破,不能恤民;博州受此兵火,亦財空糧竭,無以惠民。盼朝廷開垂天極地之慈恩,免博州賦稅,併發錢米賑濟”云云。

又有高唐州逃過一劫的官員,也都在博州知州大人的安排下,到東京城上訪。他們的上訪卻是一帆風順,不但沒有人截訪,各級官僚兔死狐悲之下,更紛紛開方便之門,直把御狀告到了徽宗皇帝駕前。

徽宗皇帝雖然昏庸,但卻有點兒小聰明。他一看博州的奏表上說反賊有八萬人馬,他就先在心裡樂起。自思從朕繼位以來,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縱有怙惡不悛之徒鋌而走險作亂,但天恩感化之下,無不受招安俯首歸降..這清平世界朗朗乾坤,從哪裡能冒出八萬反賊?不用問,這是博州一府故意誇大其詞了。

高唐州有流民作亂,殺官鬧府,或許是個真的,但一定沒有奏報上說的那樣嚴重。博州之所以這麼報,不外乎是奏本上說的那樣,“府庫殘破,不能恤民;財空糧竭,無以惠民”,其根本原因,不是兵火之過,而是官吏們貪汙太多,實在沒法子補漏了,所以趁這個巧宗兒,或假死脫身,或惡人先告狀,把故事都推到草寇的身上。

這道奏本在官家看來,就和守官倉的監守自盜太多,見應付不過去了,索性把官倉一把火燒了是同一個性質。官家以明君自詡,最是個寬仁的。他想這些官兒雖然欺君,但俗話說“千里做官只為財”,他們提心吊膽,打洞扒灰,也不過是為了些微餘糧而已,其實也很可憐,自己怎忍追究呢?

於是徽宗皇帝開天高地厚之恩,把這道奏本扔到一旁不理,高唐州官員,皆用好言安撫,自進宮中,和趙元奴試新花樣兒散心去了。

皇帝不急,高俅急。死了的高廉是他的叔伯兄弟,他是潑皮無賴出身,最講酒肉朋友的義氣,如果不能為兄弟報仇雪恨,以後誰還進他高二的門下傍虎吃食?如今童貫領兵和西夏作戰,不在朝中,難以借力,於是高俅就去走大太監楊戩的門路。

要想打動聖心,先得揣摩上意。高俅不知道官家是怎麼想的,他得先找官家的親近人問清楚了,然後才好對症下藥,以求一舉成功。

楊戩壓根兒不想理這事,反正死的又不是自己的兄弟門生,而且高俅這廝整天在自己面前“毬”來“毬”去的,這不是成心給自己這個沒“毬”的公公添堵嗎?雖然姓高的跟自家算是同道中人,但這廝如今在官家面前忒也得寵,讓人心中妒忌,須得藉此機會打壓打壓他的銳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