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130章 不想打灰的羅斯村民不是好戰士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130章 不想打灰的羅斯村民不是好戰士 (1 / 2)

開春之後,熊頭村的村民就被集合起來,到河汊口工作。

村落的位置,在第聶伯河下游的東岸,一處支流邊。幾條小河在這裡匯聚,讓這條支流的水量一下膨脹起來。

這些河流,之前也都沒有固定的名字,因為這裡就沒有常駐的居民點。河水匯聚之後,在低窪的土地上四處橫流,形成了巨大的淺灘和沼澤,實際上不太適合居住,當地人也沒有改造的能力,因此一直丟在那裡。

在最大的這條支流,和其中一條小河匯聚的地方,有一座稍高的小山包,山包上面的土壤也很肥沃,而且乾燥了很多,理論上倒是可以定居了。但這裡過於荒蕪,所以還是沒什麼人會過來。

這個地方,距離東北方向最近的鎮子波爾塔瓦,也有上百公里的距離。至於周圍地區,其他在歷史上有點名氣的城市,如今都遠沒有誕生——東北的哈爾科夫已經算曆史悠久的重鎮了,但是依然得到17世紀中後期才出現,還有二百多年呢。東南方向,頓巴斯礦區的一系列城市,乾脆得到19世紀後期才成型。

如今,這片大地,就真的只是一片地廣人稀的無主之地。得往北走到庫爾斯克,才能找到距離最近的成建制羅斯人國家,但那邊的波雅爾們,都懶得跑到這邊來徵糧。而自從庫爾斯克公國被蒙古大軍摧毀之後,這鬼地方就連名義上,都徹底沒人管了。

當然,這塊無主之地也不是完全空白,上面還散佈著各種無主之人。

順著村口的大河往西南方向,大半天的時間,就能進入第聶伯河。向北方上游航行三天,河西岸就是切爾卡瑟;向南方下游航行一天多,河東岸就是扎波羅熱。這些地方,以往都是著名的匪窩。不管是波蘭國王、立陶宛大公,還是金帳的汗王,都根本管不住這些人。

幾十年前,波爾塔瓦的修道院派人來這裡勘察過。一名叫尼克洛夫的修道士率領幾名隨從,發現了這座小山包,認為這裡地方不錯,就向修道院打報告,認為在下次輪耕的時候,可以派一些修道院屬民過來,到這裡耕作。

然而,信送走之後,他們就和修道院失去了聯絡。不過那個年代,這種事情其實很常見——外出開拓的工作,和冒險差不多。不少開拓者的結局,都是死亡或者失蹤,所以修道院都習以為常了,也沒有太放在心上。

第二年,一名和修道院關係友善的匪幫頭領,在切爾卡瑟的奴隸市場發現了尼克洛夫的助手,把他贖了回來。眾人才知道,他們小隊遭到了匪徒的襲擊,尼克洛夫本人當場殉教,幾名隨從都被掠走,不知道賣到哪裡去了。全靠這個人運氣好,才知道事情的真相,沒有和其他眾多探索隊一樣,連個結局都沒有。

而且,這個地方,也至少有了個檔案了。

羅馬人來之後,修道院也被教會收編,他們的各種檔案記錄,讓羅馬官府得到了一些當地資訊,包括這個故紙堆裡出現過一次、看起來條件還可以的高地。

在按照記錄,重新發現這裡之後,官府認為,此地位置比較重要,可以作為今後進一步經營的立足點,因此,就開始在這裡大張旗鼓地行動起來。

兩個營帳隊,二十多人的羅馬士兵來到了這裡。他們的十夫長楊大衛,擔任這個營地的指揮職責。至於這裡的村民,都是臨時招募過來的。

羅斯大地的冬天很難熬,每年都有一些聚落,會在嚴寒、飢餓乃至野獸和匪徒襲擊中消失。這些年來,羅馬人沿著第聶伯河北上開墾,不斷招收遊民。很多日子過不下去的人,就去投奔他們。

今年,羅馬還調整了政策,從南方運來大批糧食和裝置,加大了招收流民的力度。很多原本可能餓死的人,因此活了過來,並在官府的統一分配下,前往各個定居地。村裡大部分人,都是這麼搬過來的。

不少村民都有各種各樣的、性格上的毛病,比如有些人不太擅長和其他人交際,有些人則過於擅長和其他人交際,因此時不時就會發生衝突——而且,所有人都很懶惰。

但儘管如此,這些人也是對於羅馬最忠誠的一批當地人,碰到事情的時候,大夥是真的上。

這次遷徙來的地方,屬於這一批移民裡,最偏遠也最危險的地區之一了。然而,這裡的地理位置,又確實重要。為此,官府甚至特意說明,是要招募人加入軍團,到這裡參加軍事任務,而不是之前那種簡單的安置定居。到這裡,必須服從紀律,聽從統一指揮,出現危險也不能退縮。但是,依然有眾多人爭相報名,最後才選出了這二百多號人。

考慮到羅斯人村莊的普遍規模,在這片大地,他們村已經可以叫鎮子了。不過羅馬人還是習慣他們那個劃分方法,所以還是把聚落稱為村。

至於熊頭這個名字,則是村裡人自己起的。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