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其它小說>自建帳以來:羅馬汗國記> 第九十三章 步兵交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十三章 步兵交鋒 (1 / 2)

由於佔據了主場優勢,馬穆魯克方面的準備要更完善一些。可能是發現了羅馬方面擁有更多、更強大的火炮,他們沒有再試圖進行對峙,逼迫對方先行進攻,而是展開陣勢之後,就立刻撲了上來。

羅馬軍隊也立刻做出應對。各大隊都按照旗號命令,停止前進,架好火炮。敵人來到三百步開外的時候,軍團的重炮率先發出轟鳴;到二百步的時候,各大隊的火炮也先後加入戰鬥。

大群“聖戰者”密密麻麻地擠過來,成了最好的靶子。他們的密集隊伍,很快被砸出數條豁口,佇列徹底亂作一團。佇列中的教士和後面督戰的馬穆魯克,大聲催促,押著眾人繼續向前跑,但整個陣型已經不復存在,只能亂哄哄地抱團往前衝。

到了百步之內,大隊的步兵火器也加入了射擊;到了五十步,第一列的所有士兵都拿起弓,用盡可能快的速度,把手裡的箭矢拋射出去。

在軍團裝備中,弓箭是不佔用編制的武器,所有人都會給發一張。由於朝廷管理甲冑和長兵器,但不管弓箭,所以民間使用也很多。加上紫帳汗國依照古禮,一直鼓勵大家學習射箭、騎馬等技術,鄉間的各種比試活動一直在定時舉行。因此,弓箭的使用非常廣泛。

甚至,很多士兵都會嫌棄兵部發的弓質量不行,選擇自己攜帶。當年杜甫的詩句裡說,“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就是類似的情況。出征的人在行軍前往營地的時候,不會隨身攜帶鎧甲和長杆兵器,但弓箭和刀劍,在民間相當普及,一般都是會自備的。

命令下達之後,軍團兵陣列裡,瞬間就發射出一陣陣箭雨,只有郭康這邊的羅斯人在乾瞪眼。因為訓練不足,郭康他們擔心羅斯人根本用不好,因此只給幾個有點基礎的獵戶發了弓箭,結果,就成了現在這種局面了。

不過,軍團的火力對於當面的敵人,其實是有些過剩的。按照歷代作戰的經驗,戰場上,弓箭的作用是大量殺傷無甲和輕甲敵人,而非去硬啃重甲。相對而言,增加射速和減少體力消耗,反而更加重要。因此,大家發射箭矢的速度其實很快,少他們這一點,影響也不大。而他們用的弓箭,對於地中海大區來說,威力也同樣有些過剩。

敵人的步兵披甲率相當低,基本都沒有什麼防護,身上只有一件破舊袍子和頭巾,連硬質頭盔都很缺乏。在他們後面,是一些狀況稍好的部落步兵。雖然在跑動中已經完全變形,但他們勉強還有基本的陣勢。士兵們用皮革、草藤甚至木頭片,充當簡易的護甲。

按照阿拉伯人的傳統經驗,這種玩意兒對付地中海世界和波斯人的弓箭,是足夠的。當年阿拉伯人的重騎兵,也就是這個程度的防護。但中原弓箭那個“高速低穿甲”,也是相對中原披甲率而言的低,拿這些東西來應對,就有些太湊數了,肯定沒法透過“垃圾兵過濾器”的。

所以不出意外地,在郭康這裡,都能看到大片的敵人在遠處就被弓箭射翻,甚至讓他懷疑,放箭的命令是不是下晚了,還能再拉長一段距離。在他考慮期間,前排的老兵已經以兩三秒一發的速度,把十根箭射完,開始準備格鬥了。

向前衝鋒的敵人,速度一下慢了下來。跑的最快的那些人幾乎都死在了半路上,讓後面那些原本就不太想上的步兵們更加猶豫。但腳步慢下來之後,反而給了羅馬軍隊更多的輸出時間。軍團士兵開始在百人、十人隊長們的指揮下進行換位,新上來計程車兵又開始了射擊,把更多敵人殺死在面前的空地上。

一些埃及士兵也拿起弓箭進行還擊,但他們的火力還是太弱,沒有起到什麼效果。發現情況不對之後,指揮步兵的軍官們也沒有指望他們能和羅馬人對射,開始大聲呼喊,驅趕手下繼續加速。

這次,也不需要郭康下命令了。第一列的三個百人隊,立刻變換了隊形。第二排士兵向前補位,把陣線填滿。而隊與隊之間的間隙處,大隊炮兵也沒有撤離,而是趁著對方拖延的時間,重新裝填好了那些小型火炮。

朱文奎現在就在二、六兩個百人隊之間的空地上。郭康在佇列後,都能聽見他扯著嗓門大喊“雙倍霰彈!雙倍霰彈!”,指揮手下,又把一個布袋子塞了進去。

幾息之後,敵人就已經衝到了陣前。郭康這裡,都能聽見他們怒吼的宗教禱文,看到最前面一排人猙獰的面孔。

不過,也在這一瞬間,朱文奎揮動了旗幟。他帶來的火器其實遠超正常大隊該有的數目,讓第二大隊的前沿,頃刻間像火山一般,“噴發”了。

炮口吐出的火光,在埃及的大白天也清晰可見。戰場上,所有人類喊出的聖戰口號,都被火炮齊射的轟鳴輕易蓋過。葡萄大小的鉛彈四處紛飛,將前方一個扇形區域內的人體、簡易護具和旗幟統統撕得粉碎。

對面湧來的人群裡,瞬間豁了一大塊。頃刻間,郭康感覺,擁擠喧鬧的戰場上,甚至安靜了片刻。

很多敵人似乎是第一次見到這種場景——甚至可能是第一次見到火炮齊射。畢竟,他們即缺乏知識和見識,也沒有經過多少訓練。面對突然倒了一地的前排士兵,和四處飛濺的鮮血,直接愣了下來,不知道這是什麼情況,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郭康現在也不是純新手了。看到敵人發愣,立刻趁著他們還沒緩過神,馬穆魯克軍官也來不及催促的間歇,大聲下令道:“第二線反擊!就現在!”

在他旁邊,旗手馬萬軍立刻拿起兩面彩旗,揮舞起來。大隊鼓手也敲起進攻的鼓點。第一列的各百人隊再次變陣,收縮陣型,留出更寬的空隙。三個羅斯百人隊,按照預先計劃好的方案,從後繞出,越過前排,主動向敵人發起了進攻。

戰前,他們就制定了好幾個計劃,預先給各個百人隊說好。尤其是那幾個新兵隊,郭康專門去講解了一番,防止這些人聽不懂亂跑。到開戰後,只要透過旗號,告訴他們用哪個計劃就行,這樣就省事了很多。

在前進的時候,羅斯新兵也變換陣型,列成了三角陣。這是唐軍當年就喜歡使用的進攻隊形,當然,讓他們這麼組織,倒不是指望他們能和唐軍一樣靈活攻擊,主要還是因為這樣比較簡單。

按照郭康之前的吩咐,變陣開始之後,前排兩個橫隊、後排兩個橫隊,各自形成一個三角形。這種佇列的構建也簡單,只要用幾個老兵在外面“框”住隊形,讓所有人都跟著最前面的隊頭走,就可以實現最基本的前進和轉向功能。

郭康旁邊,第三百人隊的兩個“楔子”就這麼快速衝向了敵人。佇列最前方,是隊裡的神職人員亞歷山大修士。他之後,是兩個老兵,和拿著十字架和旗幟的隨從。五個老兵分佈在三角形的腰部,和另外兩個尖端。隊伍最後,是扛著大斧頭,準備壓陣和掩護的盧卡斯隊長——他也得負責進行指揮。

路過這裡時,盧卡斯隊長和幾個老兵,還順便向郭康致意了下。新兵們倒是有些緊張,沒有這個餘裕,只是機械地往前小跑。前面領頭的亞歷山大修士倒是有些興奮。他拿著鏈錘和盾牌,高喊著“為了天父,為了祖國!”,帶頭衝了過去。士兵們也跟著他,一起加速,徑直扎進了敵人群裡。

這時候,敵人已經恢復了一些,看到有人主動進攻,就紛紛迎了上來。雙方很快擠在一起。再看大隊兩翼,其他各支隊伍,也先後和敵人展開了交鋒。

敵人雖然眾多,但戰鬥力確實不怎麼樣。儘管聲勢頗為浩大,但真正戰鬥起來的時候,這幾個新兵百人隊都能把他們打的連連後退,看起來都不如之前登陸的時候,那些步兵表現的好。

郭康估計,那會兒馬穆魯克有充足的時間,做了些準備,守衛海灘、防備登陸的步兵應該還是專門挑選出來的。現在陣列更大,人數更多,步兵的平均素質反倒更低了。

“給前鋒傳令,爭取擊穿敵人步兵。”想了下之後,郭康再次下達命令。

旁邊的號手吹響了幾聲短促的號角,馬萬軍隨即揮動旗幟,發出“繼續進攻”的指令。這裡距離前線很近,幾個百人隊的指揮者們也看到了訊息,先後吹響自己的口哨,作為回應。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