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只認識0和1,以電路的通與不通來表示(電壓定義),而處理資料和邏輯關係的最基本的單元就是“邏輯閘”。
“與”門,“或”門……
一款上千萬電晶體的處理器,就是由這些最基本的單元組成的。
可是……
在資料傳輸上面呢?
於長盛壓力巨大,加入華芯科技一年多,顯示卡事業部就把如此重任,交到他的手裡。
設計新的下一代顯示卡介面規範。
為此,華芯科技成立三個顯示卡介面規範小組,給予的時間是三個月,三個月之後,專家論證,擇優選取。
也就是說,於長盛率領的小組只是其中一個。
如果自己的方案被選擇,對自己,無論是利益和聲譽,都是極大的提高,這是沒有疑問的。
“各位,我們的目標很明確,我們的工作就是在硬體層面上,對GODSON圖形介面程式提供強力支援,具備可升級的位寬和資料傳輸能力。”
“可升級?”
於長盛點點頭,想要方案脫穎而出,肯定需要有自己的特色。
在於長盛看來,要進步,首先要跟定領導的腳步。
王岸然有句話,他記得很清晰。
以前,標準是人家定的,我們要跟人家玩,首先要做的是就是吃透人家的標準規範,比如PCI介面,你顯示卡再想玩到天上去,傳輸協議和介面規範得照人家的來。
而現在,DDR記憶體標準在前,而顯示卡介面上,是華芯科技第一次在主機板介面規範上和國際巨頭們扳手腕。
所以……
在保證穩定和效能的前提下,如何延長介面標準的生命週期,在於長盛看來,是最為緊要的事。
而延長生命週期,關鍵就是在現有的介面下,為未來工藝提升,升級預留足夠的空間。
“提高電壓可以提高傳輸速度,不過發熱和功耗又限制了頻率的極限,降低電壓,訊雜比又限制了資料傳輸的穩定……”
“我想,我們不光在電壓定義上考慮,更多的是在資料傳輸系統上的框架定義,包括整合在CPU內部的匯流排介面,南橋晶片內的資料傳輸控制單元,藉口針腳定義,資料指令傳輸協議,以及資料接受控制晶片等……”
這都是開創性的探索,事實上,原先的PCI介面標準可以提供一些很好的借鑑。
“PCI介面是提供多種裝置的介面規範,事實上,對於顯示卡而言,我們不需要那麼多。”
越是深入研究,於長盛心裡越是沒底,原本清晰的思路也會受到各種影響。
“方向,我需要方向……”
王岸然時刻關注華芯科技各項科研的進展,實際上,他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花在開會,或者閱讀各項研究的周月報。
對顯示卡介面規範上,他自然是很上心,因為他很清楚,Intel目前正在和華芯科技做同樣的是,那就是下一代AGP顯示卡介面標準。
在PCI介面明顯滿足不了顯示卡的需求之時,對下一代顯示卡介面,華芯科技完全可以做一下必要的嘗試。
當然,跟稱霸pc行業幾十年的Intel競爭,王岸然自然把姿態放的很高。
所謂輸技不輸陣,有時候要學學二哈,即便面對打不過的存在,也要在氣勢上壓倒對方,這就是亮劍精神。
五月,一年一度的IT科技論壇,在灣北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