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機大戰,說到底是蒙外行的,慶幸的是,這個世界內行並不多。
第二天,世界上各大報紙都在醒目的位置刊登了這則新聞。
“來自中國的計算機,戰勝了世界頭號國際象棋選手,卡斯帕羅夫。”
知名電子評論家魯爾斯貝特,對此是持肯定意見的。
“這代表的電子科技的進步,代表著計算機正在逐步解放人類的腦力……”
不過,魯爾斯貝特同時也隱約的表示擔憂。
“如果有一天,計算機誕生了意識,我們該如果面對,這可能涉及到倫理問題……”
當然,對本次比賽的真實性,抱懷疑態度的也不在少數。
但不管怎麼說,這次人機大戰,成功的吸引了全球的眼球,讓這些傲慢的歐美人士,認識到在中國,還有一家未來科技。
而他們出品的昆騰伺服器,已經有了挑戰人類思維的能力。
當然,對於IBM,他們怎麼可能放棄這次出風頭的機會。
雖然計劃中的深藍超算,挑戰國際頂尖象棋選手的計劃被截胡,不過,你昆騰伺服器,用的是俺們IBM的處理器啊!
說到底,這軍功章也有俺們IBM的一半吧。
有功勞,不說出來,全世界的吃瓜群眾怎麼會知道。
於是……
報紙上又開始連篇累牘的介紹,來自中國的昆騰伺服器,效能之所以優越,源自於它們裡面安裝了三十二顆“美國芯”。
這個事實,未來科技自然也不避諱,事實上,經過IBM澆上一桶油,未來科技的昆騰處理器市場熱度大增。
資料顯示,昆騰伺服器在全球市場上的銷量,每個月已經達到八百多臺。
要知道,這可是高附加值的產品。
每臺昆騰伺服器的利潤,在幾萬到幾十萬美元之間。
未來科技一下子擁有了巨大的現金流量。
王岸然剛開始頭疼,這錢該怎麼花,就收到來自張大京的訊息。
“王總,我的計劃是建立三座8英寸晶圓加工廠,七條1.5微米加工工藝晶片生產線,位置暫定在港島,總投入約10億美元,我可以籌措約3億美元的資金,剩下的就需要你想辦法了。”
果不其然,張大京還是把首選的位置定在港島。
不過據王岸然的記憶,張大京當初成立中芯國際時,遍尋港島,也沒找到合適的地皮,最後才轉移到張江。
此刻,王岸然自然不會顯露自己的吃相,等你張大京碰上釘子之後,自然會選擇將加工廠遷往內地,不過,有個疑惑,王岸然必須要問出來。
“張教授,1.5微米生產線是不是落後了點,而且一下子七條……?這價格?”
張大京說道:“王總,電話裡不方便解釋,我三天後來燕京,到時候見面再聊。”
王岸然掛上電話,眉頭皺起,自己尋找張大京,自然是尋求建設量產晶片的工廠。
但是1.5微米,實在是太磕磣了點,自己買一套用來研究倒沒什麼,可用來量產,實在是雞肋。
要知道歷史上,兩年後,Intel將推出的奔騰二處理器,所用的是350奈米制造工藝。
華芯科技的出現,毫無疑問將加快這一程序。
即便是同期,與臺積電對標的800奈米制造工藝,生產的晶片也有天壤之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