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大國芯工> 第一四七章 尋找外援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一四七章 尋找外援 (1 / 2)

晶片加工廠的事按部就班的進行,王岸然也放下一塊大石頭。

不過這只是開始,王岸然要買的不僅僅是一攤子裝置,二是要消化技術。

就那光刻機來說,這套裝置使用的是尼康生產的gkl107 436奈米波長紫光光源,用的是高壓汞燈過濾之後色波長。

這套裝置用不了幾年就會被淘汰。

相比於市場上更為先進的248奈米的紫光光源光刻機落後了兩代,中間相隔了一代365奈米光源光刻機。

要知道365奈米和248奈米光源,中間隔了一道鴻溝。

436奈米紫光光源演進到365奈米紫光光源,只能說是技術的進步,所用的光源都是高壓汞燈。

而到了248奈米紫光光源,那就是技術的換代,所用的光源是鹵素鐳射光源。

而且,王岸然記得很清楚,在1995年,193奈米紫光鐳射光源的光刻機在技術上已經取得重大突破,在今後的幾年也將投入市場。

要知道,晶片生產的核心裝備光刻機,每一次更新換代付出的代價,至少是百億美的數量級金,而且越往後越難。

歷史上,193奈米紫光光刻機之後的換代,玩死了一大批老牌光刻機廠家。

原本全世界可以生產光刻機的有十三家,日本就有四家,到157奈米光刻機之後,也就ASML能勉強活下來,其他一大批廠家要麼倒閉,要麼半死不活。

島國最頂尖的尼康和佳能,也因為方向錯誤,在157奈米乾式光刻與ASML浸沒式光刻機在競爭中落敗。

再加上ASML又搞出個雙工作臺技術,大大提高了晶片的生產力和精度。

讓兩大巨頭徹底從生產高階光刻機,淪為售賣中低端產品,再也無力最頂尖的極紫光光刻機的競爭。

到了9102年,全世界的高階市場,只養活了一家ASML。

事實上,如果沒有臺積電,Intel,三星等晶片巨頭的輸血,碩果僅存的ASML也將被市場的浪潮吞沒,光是臺積電和三星,在2016年就投了20億歐元,砸在ASML身上。

難,真難,也不一定會取得成功,光刻機的研究就是吞金巨獸,有沒有意義?

這是肯定的。

這不是錢的事。

但光刻機,光刻膠,蝕刻機,封裝裝置,光憑華芯科技一家,吃透這些技術基本上不可能,這需要調動全社會的力量。

在清大的光學研究所,王岸然生了一肚子的悶氣。

劉本清教授在鐳射光源上耕耘一生,在1971年,參與了我國第一臺紫光干涉鐳射的研製,在1980年,負責國家第一臺接近式JL01光刻機的研製。

他實在受不了,自己的研究工作,會受一個毛頭小夥子的指點。

而王黯然也是氣不過,自己在光學研究所投了上千萬,現在好了,就是增加一個浸沒式光刻機的探討研究,就這麼難?

“王總,我再重申一遍,浸沒式光刻機雖然在理論上可以縮小投影圖,不過在實際操作上,已經被證明了,這套技術行不通,研究下去就是浪費錢。”

“劉教授,我只是建議在這上面再做一些探討,而且這項技術並沒有證明行不通,而是還沒有行通。”

劉本偉不屑一顧。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