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社會需要榜樣,華芯科技是,未來科技也是,對於普通的吃瓜群眾來說,揚威國外是件振奮人心的事。
而對一些技術大牛,或者已經成功下海的弄潮兒來說,未來科技給他們開了一扇嶄新的視窗。
一個清大的學生能幹的事,為什麼我不能幹?
未來科技的成功充分說明一點,那就是隻要敢想,就有可能成功。
最為關鍵的是,原本很多人,都有一個思想障礙,那就是外國人有多牛,外國人的技術有多先進,自己做的再好也趕不上外國人。
而未來科技狠狠的踢開了這塊絆腳石,你所認為的高山,中國的企業一樣可以征服。
這帶來的直接結果就是,孵化科技園待審批的專案堆積如山。
創業者也不是傻子,就全國而言,沒有比孵化科技園更好的創業環境了。
在孵化科技園,華芯科技可以提供技術支援,可以提供資金支援,甚至在實驗裝置和儀器上也有限開放。
當然王岸然也樂意看到這樣的結果,他現在考慮的是,是不是把EDA軟體向企業開放。
在正常的歷史,中國的EDA軟體在1998年獲得巨大成功,這個訊息公佈之後,國外立刻放開了EDA晶片設計軟體對中國的管制。
帶來直接的後果就是,國外廉價的EDA軟體迅速佔領國內的市場。
而原本國產的EDA軟體因為功能沒有國外的豐富,使用過程中有諸多不合理之處,反倒到了無人問津的地步,最後研發團隊也被迫解散。
這是外國人最樂意看到的場景,數十年之後,原先的EDA軟體設計基礎蕩然無存,中國也失去在晶片設計軟體上的底子。
導致的後果就是,外國的晶片設計軟體巨頭卡住了中國晶片產業的脖子,他們打個噴嚏,中國的晶片企業就抖三抖。
而現在,因為華芯科技已經開發出EDA軟體,雖然只是在一些企事業單位、研究單位小範圍使用,但還是瞞不過國外同行的眼睛。
所以,提前在1995年,包括PROTEL、Actel等諸多EDA軟體廠家向中國市場進發,華芯科技200萬一套的軟體,對方30萬就賣了。
相比而言,華芯科技的EDA軟體包含整個從前端設計、IP複用、後端設計、邏輯設計、功能設計以及模擬模擬一整套的程式軟體。
而外國廠家的EDA軟體則多為一個或者兩個功能專業化方向發展,這更適合從事某一方向設計的公司。
華芯科技CTO技術長胡本耀的觀點很明確,就是把EDA軟體拿到市場上,與外國產品競爭。
王岸然自然表示支援。
“胡教授,EDA軟體的升級版本,是面對晶片設計的流程專項化設計,在晶片自動設計上,加入了很多華芯科技自己的設計元素。
這是華芯科技技術的積累,你要擬一下具體類別,核心技術是要保留的。”
胡本耀點點頭,說道:“王總,對於每一款軟體,我們在賣出的同時,也會要求跟蹤,限定使用範圍。”
王岸然喝了一口水,若有所思,相比國內的企業後知後覺,國外的行業巨頭,在技術上的追求往往無所不用其極。
而在一些細節上,他們往往能嗅到很多核心的技術。
島國的工程師,光看到大慶油田刊登在報紙上的照片,就能準確的判斷油田的位置、產量……
相比而言,國內的企業在情報收集上,差了不知道多少公里,而華芯科技也沒有專門的資訊收集部門。